本篇文章1176字,读完约3分钟

张瑞东

央企不愿退出房地产市场,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另一方面,中央企业的利润状况很严峻。 财政部近日公布了数据。 今年上半年,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0203.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1.6%。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波澜万丈。 经过8个月的下跌之后出现了篮板球。 数据显示,销售金额排名前十的房企上半年销售36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9%。 销售面积排名前十的房企上半年销售3634.9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4.64%。 这样,央企期待房地产拯救本职,进行业绩数据的“跟踪”,谁愿意在这样关键的时刻退出?

“软监管 无机制 央企“退房”难兑现”

更重要的是,蓬松的“命令离境”没有实际的约束力和惩戒措施,也没有严密而具体的日程安排。 甫诞生之初就建立了“心软”的基调,期待它就像做梦一样。 而且,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国资委对“驱逐令”的解释也发生了变化——楼市大热时将推行“坚决清理”; 市场成交不活跃时,谈“尊重市场规律”。

“软监管 无机制 央企“退房”难兑现”

不仅如此,对“命令离境”进程的监督,毫无作用。 从年3月到现在的两年多里,国资委没有发表过硬性的文件和发言,也没有批评和要求中央企业的行为。 国资委方面的最新表态是去年2月,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预计年有14家主业非房地产央企退出,年有20家退出。 此后,国资委没有向外界宣布“驱逐令”的进展。

“软监管 无机制 央企“退房”难兑现”

指望央企基于道德自律主动退出是不现实的,只有建立完善的机制,本职工作的非房地产央企才能花钱退出楼市。 首先,要为中央企业制定严格的退出安排,认真落实退出政策,严格限定经营范围,从房地产市场撤出资源。 完成的项目,坚决不准重新进入; 未完成的项目限定完成时间。

“软监管 无机制 央企“退房”难兑现”

其次,建立以主要业务为中心的考核机制,不对房地产行业营业收入进行考核,加负分,消除央企“票房”的热情。 然后,消除信用优先权,在资金链上让央企和民营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两者在客观公正的平台上进行博弈。 要看好央企的钱袋,除了严格的增量贷款发放流程外,还要密切关注存量部分,防止其他行业的资金投向房地产行业。

“软监管 无机制 央企“退房”难兑现”

另外,土地财政仍然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许多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已经超过地方财政收入的50%,因此,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市场的目的是不让“鳄鱼”对楼市的搅动效应,釜底抽薪的计算,从根本上抑制了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 这要求中央和地方合作,找到替代土地收入的“财源”,努力变革。

“软监管 无机制 央企“退房”难兑现”

最近,不仅楼市成交量回升,中央调控政策受到地方“微调”,“地王”也频频出现城头,摇旗呐喊。 上个月,南京市国土资源局一口气发布了41块土地转让预告,共约230万平方米,为南京市土地市场预告地块之最。 这是开发商的迫切诉求,还是地方政府看到后市的信号,还是两者都是? 在楼市调整的关键关口,牢牢调整信心是最重要的,但这种信心应该通过保持政策刚性、督促央企“退房”的方式传达给市场和人民。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软监管 无机制 央企“退房”难兑现”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