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6字,读完约3分钟

吴睿鸿

2005年,国资委包围了以建筑、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的16家央企,也屡屡强调“主辅”分离的政策,但由于监管乏力,造成了央企房地产业务遍地开花的态势。 面对央企的“横行楼市”,国资委于年3月终于“插队”央企房地产,郑重发布“清退令”。

“没有时间表的清退就像“狼来了””

但两年零五个月过去了,相关央企依然依赖房地产。 根据北交所最新公布的交易数据,今年上半年共成交房地产业务34笔,其中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等11家主业不含房地产业的央企,通过北交所转让了13个房地产项目,成交额7.37亿元。 相对于一季度的数据,二季度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的环比只有不到10%。

“没有时间表的清退就像“狼来了””

不属于清退对象的中央企业,在楼市涨停反弹的今天,出现了更难得的热情。 特别是在这一段时间里,中央企业加快了拿地的速度。 7月17日,大兴区旧宫镇绿隔地区建成旧村改造二期a1地块,投资22亿元于央企中冶获得。 7月20日,毗邻北京的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地块刷新天津宅基地分拨单价,被中海地产以29.7亿元的总额竞拍。 此前中赫地获得的北京单价新地王万柳地块,如果国资委没有在拍卖当天指示各央企不得竞买,万柳地王也将同样被央企吞并。

“没有时间表的清退就像“狼来了””

中央企业不愿意退出房地产市场,原因很多。 从主观上说,央企对房地产怀有“爱情”,对国家下达的“退出命令”背道而驰,不愿主动“退出”。 这意味着房地产仍然是暴利领域,而且房地产市场潜力无限,所以如果退出得太差,重新进入的门槛和价格就会非常大。

“没有时间表的清退就像“狼来了””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即使目前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政策下融资销售等方面面临困难,但鉴于房地产市场的前景,许多央企对房地产业务退出采取了“拖动、观望”的战略,因此出台了这样的“清退令”

客观地说,对于以房地产业为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地方政府,楼市自然会频繁出现“地王”,进而指望国号公司竞标土地、支持明、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的刚性诉求仍然非常大。 在这种背景下,央企通过在当地投资等便利条件,可以轻松获得廉价土块,无论是与房地产企业合作还是直接抛售都有收益,难以退出房地产。

“没有时间表的清退就像“狼来了””

更重要的是,去年3月,国资委确定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但没有给出确定的时间表。 2004年国资委尝试清理央企房地产投资,但同样因没有时间表而死亡。 显然,没有时间的公共政策不仅给央企故意拖延找借口,还经常挫败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

“没有时间表的清退就像“狼来了””

笔者建议,国资委一定要排除万难,拿出真格的态度,为央企撤出房市立下表,确定央企撤出房市的具体时间,倒计时,尽快落实和实施公共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使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地生根,重构公共政策的公共信服力。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没有时间表的清退就像“狼来了””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