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7字,读完约4分钟
郝旭光
中国资本市场是在不成熟的基础上形成的早产儿。 资本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为国有公司改革服务,这在当时确实具有合理性,但现在不能对此加以苛待或完全考虑。 这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重要历史现实。 但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市场参与者成分多样性非常高,优势关联极多、复杂,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此时,不应该把为国有企业服务作为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资本市场必须真正发挥其资源配置和投资等正常功能,为所有合法的市场参与者服务。 因此,监管部门不仅必须是国有公司的服务者,也必须是独立的裁判员,不得有任何倾向。 同时,监管者由于政府部门和央行不能利用再分配或再贷款调节手段影响市场利益关系的重要特殊性,监管部门必须中立。
不能认识到这样的现实。 在当今中国,政府监管层已成为与市场所有利益主体相等、有自身利益需求的特权利益主体,监管裁判员职能发挥得很差。 这就要求通过立法等多种玩法,保持监管部门的独立性,进而超越市场优势,成为能够代表社会整体各利益集团公共利益的机构。 毕竟,只有地位独立,才能尊重和维护角度独立、监管无倾向性的市场内在机制,保证市场运行公平有效,才能真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资本市场的“工具”而不是平台。 只有监管部门保持独立性,才能增强监管者的公共信服力,确立监管者的权威。
监管者将精力和监管重点放在基本监管目标上,十分重视保护中小投资者,也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免遭欺诈为首要目标,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根本,防止和惩治违法违规、欺诈、维护市场平稳运行、防范市场系统性风险等 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行情下跌、指数下跌当然是监管者需要考虑的重要目标。 因为,它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有关,与参与者的切身利益有关,也与自然关系社会的稳定有关,但监管者应该侧重于优化市场环境和市场基础设施。 何时、如何出台影响市场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如空机制等,从制度上保证了市场参与者没有望向监管者出台控制指数的政策,以免在一定程度上暴跌市场
监管者在监管过程中,应该考虑防止市场大跌,但毫无疑问,要让市场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营,而不是直接控制指数或刻意打压股市。 当然,在汶川地震、南方雨雪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的非常时期,也可以采取严厉手段或先停止市场,以免市场参与者极度恐慌,因不合理抛售而引发市场暴跌,影响社会稳定 就像9·11事件当天,美国果断宣布弃市一样。 但是,这只是特别的措施,是短期制定的某些特别政策的具体目标,不会成为常态。 由于指数上涨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监管者应该关注指数,而不是指数本身影响指数的基本因素,不能让市场其他参与者被动地维持市场指数的上涨。 否则,监管者在监管过程中将失去公平的角度。
如前所述,监管者必须维持相对独立性。 如果监管部门不是独立和中立,而是与市场其他利益主体相对应,有自己利益目标的特殊利益主体,建立利益主体,使用行政资源和手段,那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过去几年中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的特点之所以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因为过去监管者的部分功利取向。 面对监管者主管部门的作用和过分的信心,监管部门总是过度自信,总是试图控制市场,总是表现出用实际行动控制市场的意图,不断加强政策市的预期。 这是引起市场参与者不满的重要原因,客观上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市场监管者特别尊重市场规律,资本市场只能监管,不能控制。 在资本市场监管过程中,要尽量不要过度运用行政手段。 证券监管者必须努力不要过度自信,充分尊重市场,不要随意干预市场的正常运营。 要知道,市场参与者对自己的决定有充分的信心,往往非常反感监管者随意干预证券市场。
监管者要慎重运用行政手段,尊重证券市场及其运行规律,坚决杜绝“大跃进”式的“快速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种“跨越快速发展”,指导思想多为控制而不是监管,其表现就是股票供给的“跨越”。 深圳证券市场过去的经验主张,如果超过市场负担能力的扩大,将会严重损害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伤害他们的信心。
(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保持相对独立 对资本市场监管的三点思索”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