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96字,读完约9分钟
世界近现代史表明,经济强国必然是金融强国,只有成为金融强国才能成为经济强国。
国家大小的不同在于资源存储量的不同。 汉唐以来,我国始终人口众多,以地大物博居世界经济及财政、资金融通的前列。 国家强弱的不同,来源于资源配置的不同。 20世纪以来,全球资本、技术和人才配置、产业链分工与组合与世界金融中心高度相关。 经济强国必须有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必然是金融强国。 从产业来看,大国在分工链条中处于重要地位,但强国可以决定分工形式; 从资源配置来看,大国是资源的主要采用者,而强国才是资源的最终配置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金融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由于外资的利用和国际产业资本的吸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资源的重要招聘者,但还不是重要的布局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转换升级意味着我国正在从资本和技术的接受者走向资本和技术的输出者。 相应地,我们要建设高效、稳健、开放的金融体系,努力建设金融强国。
金融强国是经济大国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方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中枢。 金融强国作为经济强国的重要特征,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外交实力为基础,拥有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价权,掌握世界经济资源的配置权,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获得以国际货币计价的铸币税收益。 现代金融强国大多凭借金融业强大的竞争力,成为世界经济资源的配置中心。
从一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看,金融强国是大国快速发展为经济强国的必经阶段,与经济决策金融的基本逻辑相吻合。 在主要发达经济区块的实践中,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通常起源于本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内源性投融资诉求,金融业快速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与本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一致。 一方面,现代经济强国从制造业起步,其生产部门规模扩大产生了扩大融资诉求的内在动力,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服务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总量扩大往往伴随着利润率平均化和边际收益递减的过程,公司沿着从制造到创造、从规模到质量的轨迹迅速发展。 无论是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结构转换和高度化,都要推进金融总量的扩大和金融服务方法的变革,推进一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
由于一国经济的对外影响较大,建设金融强国是提高国际影响的必由之路,与竞争力决定一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逻辑相吻合。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决定一国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是要素价格。 1860年前后,北美以广阔廉价的土地吸引了欧洲种植业和制造业的转移,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1980年前后,东南亚以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实现了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奇迹。 今天,中国客户在海外的强大购买力、中国公司的海外布局、人民币国际化等,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过去30多年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有关。 的制造强国必须发展成金融强国,这是国家快速发展的通例。 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前进,就不能忽视这些事情。
货币、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是金融强国的三大支柱
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然伴随着金融做大做强。 金融强国通常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主权货币国际化程度高,参与或主导全球经济金融监管的能力强。 产业竞争力和历史机遇共同推动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国际化。 二战后,美元的国际货币存款地位来源于战争对欧亚许多国家产业体系的破坏和战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 从宏观上看,美国作为世界主要债权人、投资者和制造国的地位,推动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大宗商品评估货币。 从微观上看,金融强国的主权货币被国际贸易活动和国际金融市场广泛接受,多作为直接国际支付、外汇交易、价值储存的货币发挥作用。 这是因为金融强国的货币政策往往具有溢出效应。 也就是说,如果该国央行收紧或放松银根,其他国家的汇率和利率将直接发生变化,间接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跨国资本的流动。
金融市场增长速度高,参与和决定全球金融资源配置的能力强。 通常,金融强国拥有一个或多个国际金融中心,掌握着世界经济资源配置权和国际金融市场定价权,其平台是世界性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 以美国为例,纽约证券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储蓄资金)和融资者)公司和项目),对世界金融产品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具有一定的定价基准作用,因此美国以低利率吸引其他国家的储蓄资金,以直接投资等形式向世界各地
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良性互动,金融快速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强。 金融强国必须建立在管理比较有效、内部控制健全、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金融机构体系之上。 金融强国往往以一些家具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品牌影响较大、系统重要性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企业为重要载体。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根据一级资本规模排名,中国商业银行占世界十大银行中的四个席位。 但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银行的海外资产比较低,世界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的海外资产只有10%左右。 在金融稳定理事会年度世界体系重要银行名单中,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进入前十名。 另外,在世界最大的10家投资银行中,美国5家,欧洲5家,我国银行无名。 要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我们还得继续努力。
为了建设金融强国,重复改革开放是很重要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加工大国、贸易大国乃至金融大国的形象逐渐形成。 但是,随着资源环境制约日益严峻,长期支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以前流传下来的特征正在减弱,中国经济必须尽快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借鉴历史经验,比较国际方法,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下,全面深化经济金融改革,大力加强我国金融业,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唯一途径,是“十三个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的金融结构还不合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内外开放程度还有待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待加强。 虽然正在从数量优越的金融大国迅速发展为质量取胜的金融强国,但依然任重而道远。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抓好以下工作: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金融监管。 近年来,人民币跨境采用高速发展,年12月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 要求以金融大国为新起点建设金融强国,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业,在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基础上,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 sdr ),成为可兑换、自由采用的货币。 到《十三个五年计划》期末,人民币跨境收支占中国外汇跨境收支的比重由去年的23.8%提高到35%左右。 然后,全面提高我国在多边经济金融机构中的影响和发言权。 积极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好处和需要,推动建立更加平衡、更加平等的全球经济金融监管体系。 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绸之路基金为载体,构建各方面开放的新框架,深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树立现代市场理念,不断扩大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反复兼顾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的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理念,完善了以新闻公开和维护市场规律为核心的金融市场监管制度,快速发展了多层资本市场,大大提高了直接融资的比重。 在总结股市波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股市制度,提高股权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化解高杠杆率风险,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 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和场外市场为中心,快速发展管制统一、高效的债市体系,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市政债务、高收益债务、可转换债务,优化交易机制,提高债市流动性。 然后,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大力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实体经济周转方式、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对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全面深化金融改革、金融体制机制外,还必须强调三个要点。 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支持国家创新推进快速发展战术。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绿色转型,推行有助于绿色化快速发展的普惠金融战术,大力提高“三农”和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建立现代化金融监管体制,贯彻防止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综合经营、影子银行、网络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快速发展,加快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确保金融安全。 根据国际经验,无论是外部冲击引发的货币危机,金融机构放贷引发的银行危机,还是资本市场波动引发的国际收支危机,都多以流动性危机的形式集中出现。 央行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救助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全现代化金融监管体制,理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央行系统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企业的功能监管,实现对新型金融业态监管全面覆盖,是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基本要求
作者:陆磊,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央行陆磊:流动性救助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