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3字,读完约4分钟

◎张敬伟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增长6.9%。 这一数据好于布隆伯格预计的6.8%,但略低于上个季度的7%。

经济增长的“破7”,似乎出乎意料,也出乎意料。 前者的情况下,7%是中央制定的年末增长目标,这个指标可以说是底线。 但是,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经济能维持6.9%的中高速增长,“破7”也出乎意料。

各机构以前的预测也证明了问题。 除了布隆伯格的预期6.8%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对全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为6.8%,全年的预期增长为6.3%。

10月8日,世界银行( wbg )和imf联合发布的《/全球监测报告:在人口变化的时代实现快速发展目标》指出,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年的3.4%降至3.1%,增长率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

虽然中国的人口奖金也在减少,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个因素还是两个市场的不景气。

在国际市场上,预计9月FRB加息将再次空。 美联储的理由是外部市场的不稳定,特别是中国a股市场和汇市的不稳定。 这意味着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势头不太强劲,美联储对经济复苏没有足够的信心。 另一方面,当美国认为中国经济是影响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主要因素时,全球市场的前景已经堪忧。 无论如何,中美两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主引擎和主心骨,中美的“双核”做不好,世界市场不再可靠。

“专家如何看:经济增长放缓仍属新常态”

股市汇市带来的寒蝉效应是,全球股市还处于动荡之中,货币也出现了竞相贬值的态势。 再加上日本和欧洲仍在持续量化宽松,加大了中国的出口压力,贸易引擎的力量持续减弱。

如果出口压力下降的是中国经济的增长,进口下跌了两位数,就意味着中国的诉求严重不足,导致了全球商品价格的下跌。 中国经济和全球市场的萧条互为表里,互为印证。

中美两国已经意识到了“双核”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货币政策的调整上,两国都开始变得谨慎。 美联储再次推迟加息,中国维持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相对稳定。

中国的调结构任务依然很重。 股市动荡后,政策面变得谨慎,汇率市场化要看全球反应。

楼市去库存的压力加大,去年以来释放的政策奖金似乎没有改变三四线城市的过剩压力。 对于以前流传下来的产业,不仅要有库存,也要有生产能力。

结构调整的压力也决定了不可能用传统的大投资的方法实现稳定的增长。 毕竟有前车之鉴,不能口渴,所以积极财政政策注入的投资项目不仅仅是眼前的事,而是在交通、水利、民生、城市基础设施等见效慢的项目上。

货币政策重视稳步直接释放流动性(降息)和运用多种创新的货币手段。 另外,在政策方面,必须避免被外部市场和机构理解为中国式的量化宽松。 这将引发世界更加混乱的货币战争和贸易战。

因此,投资引擎在第三季度也疲软了。

在费用方面喜忧参半。 13亿中国人中只有3亿左右是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其费用有很大比例转移到海外市场,造成服务贸易逆差。 因此,全民的费用没有形成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充分支持。 三驾马车的发动机动力都不足,中国经济能维持6.8%的中高速增长,已经很不错了。 再者,这个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在7%的正常区间内。

“专家如何看:经济增长放缓仍属新常态”

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好的征兆。 一是产业结构从工业主导变为服务业主导。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比上半年的49.5%高出近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初见成效,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经济、新动力加快培育。 例如,网络零售额增长加快,1~9件的增长率在36%左右。 1~9月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高4.2个百分点。

“专家如何看:经济增长放缓仍属新常态”

(作者是察哈尔学会的研究员)。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专家如何看:经济增长放缓仍属新常态”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