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9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评论家叶檀
正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次改革一样,在这个经济结构转型的局面下,中国又不得不作为结构改革的重要一环进行价格突破。
10月15日,总公司发布《中共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截至明年,竞争行业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最局限于重要的公共事业、公益性服务、互联网型自然垄断环节 到了2007年,市场价格决策机制基本完整,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
政府决心减少政府的定价,即使是政府必须管理的价格,也必须按类别灵活。
在此之前的9月23日,国务院提出削减中央定价目录,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从13种简化为天然气、电力、水利工程供水、重要邮政业务等7种,压缩8成中央定价目录。
一般来说,价格市场化意味着整个经济链条的市场化。 当然不是。
例如电信等行业的价格市场化并不能带来上游的充分竞争,关键在于政策是否允许资金进入市场,也要看上游垄断的情况。 《意见》能源行业建议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尽快全面清理天然气价格,加快天然气气源和售价的放开。
成品油行业下游目前开放,但不在原油进口和炼油方面。 地方炼油公司无法获得大型国有垄断公司的排污权等,原油自由进口是空的语言。 如果不放松原油的自由进口,价格将是垄断价格。 我们不容易把引水治标、板块治标的公司看成市场化公司。
乐观主义者表示,既然政府愿意选择机器放开成品油价格,意味着政府将很快放开原油进口,同时允许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进入炼油等领域。 但是,这可能并不简单。 政府放开原油进口,将民间资金纳入炼油业,面临着国内原油进口有可能导致国际油价暴涨,以及民营炼油公司和加油站能否保障质量两个课题。
这关系到制度建设。 哄抬进口资源产品价格的不仅仅存在于民营企业,也存在于国企,只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石油企业参与了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交易。 根据数据供应商dealogic的数据,中国企业每年收购1000多亿美元的油气资产。 高位时获得的资产现在价格与预期大不相同。 据摩根大通估计,中海油在年收购加拿大尼克松企业后可能面临50亿美元以上的减值。 内部交易提高了这些国有公司从海外进口技术等的价格。 这不是哄抬价格,但比哄抬价格还糟糕。 因为这代表了公司内部错误的激励。
对成品油质量问题也同样难以控制。 今年山东省工商局组织烟台、济宁、日照、聊城、滨州5个市工商局进行了流通行业成品油质量检测,并于10月9日公布了结果。 抽检对象主要为车用汽油(含乙醇汽油)、车用柴油、普通柴油等。 该抽检全省共提取成品油样品236个,检验合格样品210个,合格率89%; 不合格样品26个,不合格率11%。 其中,汽油样品129个,合格120个,合格率93%,柴油样品107个,合格90个,合格率84.1%。 此次抽检发现的26个不合格样品中,不合格检测项目共31个。
产品质量没有保障,应对“黑心油”的途径是加强监管和严惩,不是全面的国有接收。
有必要全面开放市场化。 政府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建立完整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用制度建设能力说明中国市场化推进有着坚实的基础。
坚定不移的是,公益类产品、服务必须继续由政府调控价格,健全基础保障。 然后,让污染公司支付更高的污染价格。 大规模污染物排放者负担不起价格支出是建立环境保护社会的基础。
如果可以的话,这次价格将突破中国物价上涨,而不是一味上涨。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叶檀:价钱闯关应以完整制度建设为基础”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