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4字,读完约4分钟
◎张敬伟
9月过去了,来自“生活品”和“工业品”的价格数据不容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9月份cpi比去年同期上升1.6%,比上个月下降0.4%,是今年5月以来首次掉头。 反映工业品价格的PPI月比去年同期下降5.9%,降速与上个月相同,该指数自年3月负增长以来连续43个月下降。
猪肉价格的上涨导致了8月的生活通货膨胀,由于丰收季节的到来,cpi的增加又呈现下行趋势。 简言之,生活、工业的“双重通缩”趋势已经形成。
虽然是9月,但是10月的cpi、ppi的整体动向没有很大变化。 第四季度到来,稳定增长进入冲刺临界期,“双通缩”困局决定了需要释放越来越多的流动性结束最后一战,实现7%的年增长目标。
上三季度,央行已经进行了四次降息、降准,其中包括两次同期的“双降准”。 由此可以看到年度货币政策宽松的主调。
在经济学的微观层面上,连续降息、降准是提高通胀率或矫正通缩的手段。 从宏观经济运行来说,这是为了激活低迷的诉求,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与日欧等经济板块主要通过货币政策的强势宽松——量化宽松( qe )刺激通胀率以谋求经济增长不同,中国货币政策的宽松被多种手段、多种工具所运用。 而且还补助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解放简政放权的行政能源效率、深化改革扩大自由贸易区等。
当然,大致来说,货币政策的多种手段的释放放在稳定增长上,财政手段和一揽子深度改革措施的实施侧重于协调结构。 因此,对于年中国经济运行的规律,需要明确的“二分法”思维。
关于“通货紧缩双重”,以前相关机构就预测9月末和10月初会有一次下调或利率下调。 十一黄金周迎来了费用高峰,央行没有降低准利率,但提供了新的货币调整手段。 很快将贷款资产担保再贷款从鲁、粤两省试点扩大到沪、津、苏、渝等11个省市,舆论进一步传出7万亿元的流动性释放。 这意味着政策方面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手段希望实现多维度的流动性释放 但是,来自市场的“大投资”显示出对稳定增长的期待不安。 当然,政策方面的反馈是,中国没有qe,不会重蹈凭空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覆辙。 “双重通缩”很可怕。 特别是ppi,自去年3月迎来负拐点以来,市场诉求减弱。 由此,煤炭、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的价格持续下降。 作为大宗散货的巨大支出国,中国的支出诉求不足,自然形成了世界市场的低迷。 世界市场的不景气,反而影响了中国市场,这样循环往复,形成了相互感染的通缩症。
由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板块不存在调结构任务,只有货币政策大幅放水才能缓解通缩症状。 新兴市场,特别是巴西、南非、俄罗斯等以资源和能源出口的国家,由于缺乏全球市场诉求,经济状况恶化。
但是,无论是发达经济板块还是新兴市场,他们都将提高全球市场诉求的宝藏强加给中国。 他们期待着中国仍然保持高速经济增长,以巨大的市场诉求抬高衰退的生产要素价格。
但是,中国无法启动更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当务之急是消化因过度投资而积累的过剩产能。 因此,“双通缩”时代的中国市场不必苛求财政手段的大开大合,稳定增长取决于货币政策和相关创新手段的综合运用。
因此,为了实现7%的稳定增长目标,预计第四季度将再次下跌。 年内第五次下调的意义,一是经济下行的总体经济形势仍在政策方面得到控制。 二是货币政策的重叠、有节制、多手段运用,强调把握央行的政策节奏,向市场说明中国不需要美日欧那样的qe。 第三,“通货紧缩”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稳定控制风险,为明年继续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
货币政策宽松是缓解“通货紧缩”的比较有效的手段。 但必须指出,解读中国的“双通缩”不仅与内部治理有关,也与全球市场的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作者是察哈尔学会的研究员)。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张敬伟:货币政策宽松是缓解“双通缩”比较有效手段”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