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5字,读完约4分钟
◎莫开伟
霜降”季节,央行再次祭出“双降”利器。 央行宣布从10月24日开始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下调准0.5个百分点。 此外,央行宣布将放开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 这是自去年11月以来第六次降息,第五次降息,引起普遍关注。
如果说上次央行准利率下降是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市场流动性紧张等因素,那么这次“双重下跌”,很多人都是意料之中的。 因为从目前货币供给的整体情况来看,市场不缺乏流动性,商业银行的资金面也比较宽松。 在这种金融环境下,央行的准利率为什么自下降以来一直在下降?
其中既有稳定市场货币供给的想法,也有经济增长压力上升的外力。 在第三季度gdp增长率“破7”的背景下,为了实现稳定的增长目标,必须在后两个月加速刺激。
下半年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以万亿元投资计算的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稳定增长提供了动力。 这些项目要如期开工,顺利完成,就需要增加资金供应量,这客观上需要央行降低标准。
此外,截至9月底,中境外货币储备连续5个季度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央行市场基础货币投入效应,这也需要央行持续下跌以弥补基础货币供给不足。
然后居民花了指数cpi“破2”,中国进入了事实上的经济通缩时代。 为了刺激内需,促进就业增长,为搞活中国经济奠定基础,进一步刺激内需需要央行降低准利率。 cpi“破2”也确保了足以让央行再次大幅降息的空区间。
现实上,至今为止降至准释放的资金大多没有流入实体经济。 据统计,前四次下调分别释放6000亿元、12400亿元、4700亿元、7000亿元。 不到一年,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将达到30,100亿元,可以形容为“天量”。
据媒体报道,同期银行信贷通过私募股权技术商品、信托产品、基金等旗下型信托渠道间接进入市场,绕过证券公司、信托等机构以融资形式流入股市的资金在4万亿元以上。 这表明被下调释放的资金大部分被股市、楼市、政府发行债券“吞噬”,实体经济并未因此改变目前融资难的局面。
央行此次降息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在取消对利率变动的管制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离放开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遥。 此次全面下调0.5%,可向商业银行释放6000亿元; 加上额外的“三农”,进一步下跌0.5%,释放约2000亿元,两个项目共计释放约7000亿~9000亿元的资金。
理论上,这有助于缓解中小微型公司和“三农”的融资困局。 利率下降也有助于降低整个社会的融资价格。 而且楼市的回暖,对房地产度过严冬,促进a股市场进入新的利好行情有着有利的作用。
但是,必须防止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的偏向。 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在资金流动和降息政策的具体实施中,要加大诱惑和监管力度。
当前,央行要优化定向降准,加强正向激励,引诱银行机构继续加大对国民经济要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支撑力度。 并且,央行要具备停止再贷款、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调控工具,采取对银行机构干部问责、经济处罚等非货币政策性措施,促进商业银行的规范资金投入行为。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准利率下调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损害“双重下调”的效果,与实体经济融资相结合,使实体经济彻底摆脱融资难,摆脱融资难。
对各级政府来说,也要加快推进融资担保改革,规范和快速发展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企业,切实为中小微型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担保,通过商业银行和中小微型实体经济融资对接渠道,把缓解服务实体经济融资困境作为重要着力点。 这样,准降息货币政策的作用力就不会偏离促进实体经济的方向。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莫开伟:要防止央行“双降”利器功效跑偏”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