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4字,读完约2分钟
据媒体报道,近期,更多的省市区集团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试图接收从北京转移的产业。 天津河北近水楼台呼声最高,周边山西、内蒙古、山东等省区也不甘落后,远在上海的浦东新区也想分一杯羹。
自首都发出“减肥”信号后,河北保定、廊坊等地突然成为承担首都部分功能的热点城市。 虽然除了河北省的城市之外,山西省等省区看起来与“京津冀一体化”无缘,但现在也想从首都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分一杯羹。 这样迅速的当地经济发展势头是肯定的,但盲目争夺未必妥当。
首先必须明确首都的产业已经做好转移的准备。 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做好准备“抢”。 目前,首都的新功能定位尚未确定,需要转移的产业项目也未公开,发改委的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也未公布。 在这种情况下,争夺首都产业转移无疑是盲目的,既有不可剥夺的可能性,也有可能发生其他事故。
其次,要争夺首都产业转移,必须从该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 首都的产业转移很有吸引力,但不一定适合所有地方。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产业特点,需要考虑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转移首都的产业能否结合起来。 如果需要首都转移的产业和自己的地域优势、地理位置、产业特征不匹配,就不要乱来。
而且,争夺首都产业转移将不再有“赚钱”的想法。 过去,“走部”可以“钱进”,但首都产业转移不一定可以“走部钱进”。 原因之一是转移那些产业的主要决定权的可能是北京市的有关决策部门,不在发改委。 其原因之二,转移产业实际上是转移一部分公司,公司转移到哪里,决策权首要在公司。
另外,相互争夺首都搬迁,必须以公开透明的方法,根除不正当行为。 过去请客吃饭、送礼物、约定回扣、提成是“走部钱进”的首要手段,但争夺首都产业转移采用这些歪门邪道未必有用。 因为媒体等许多眼睛都盯着。 此外,并不一定只有组团才能争夺“蛋糕”。 在争夺中,吸引力是否充分、计划是否可行是很重要的。
说实话,我赞成很多省市争夺首都产业的转移。 因为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分布的比较均衡。 “京津冀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只将首都的部分功能分散到河北、天津。 但是,各地不能为首都产业转移的争夺而头脑发热,也不能为提高业绩而头疼。 不仅要客观判断需要首都转移的产业,还必须冷静地认识自己的地区。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争抢首都产业转移必需理性”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