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5字,读完约3分钟

◎曹中铭

在万家基金原固定收益部投资总监邹昱阴沟“翻盘”,债市灰色交易的黑幕逐渐明朗。 邹昱以降、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齐鲁银行金融部徐大祝、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部投资经理马喜德、西南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薛晨等纷纷表示违规。 从职务来看,上述五人平均不是等闲之辈。

““五鼠”闹债市 监管需加强”

邹昱是第一个被曝光的人,但对于债券交易上的违规行为,易方达基金的马喜德确实必须是“老手”。 2008年3月至12月,马喜德等利用银行、任职企业35亿元资金认购债券,利润达到4900万元。 年,审计署调查关联企业债券交易情况时,一位名叫马喜德的“大人物”终于浮出水面。

““五鼠”闹债市 监管需加强”

五位债市“大人物”分别来自银行、基金和证券公司,可以说“面面俱到”。 自债市诞生以来,场外市场一直是债券交易的主流。 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债市债券托管额为26.6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托管额为25.4万亿元,占95.3%。 从交易量来看,全年银行间债券总成交额近200万亿元,同期证券交易所债券总成交额21万亿元,而深交所仅为2.36万亿元。 只有从数据中分析,银行间市场在债券交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鼠”闹债市 监管需加强”

按照规定,银行间市场投资者分为甲类户、乙类户和丙类户,但债券违约交易多由丙类户发生,其首要表现形式是代理养券和利润运输。 据报道,万家基金邹昱代办养券被违规,而中信证券杨辉通过利益输送,利用妻子账户购买债券,然后高价出售给中信证券获利,这就是明显的“老鼠仓”。

““五鼠”闹债市 监管需加强”

在债市发生了富楚银行的“反券风波”和国信证券的越权中介事件,但整体上并没有大的丑闻,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丑闻是“鱼贯而出”。 另外,像马喜德这样的违规交易事件,无论是关于资金金额还是利益金额,都是“大人物”。 问题是,为什么“平静”的债市,会突然成为一连串的幕后黑手? 还是银行、基金、证券公司等有牵连?

““五鼠”闹债市 监管需加强”

实际上,代收养券的现象在业界比较普遍,基金和证券公司中也有加入者,在债市领域也属于“潜规则”,但监管部门禁止这种行为。 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者依然前赴后继。 很明显,违者铤而走险和监管不善是导致黑幕频繁出现的最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现在发现的只有5位“大人物”,市场上是否隐藏着越来越多的“大人物”? 另外,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大人物”吗? 再考虑到五个“大人物”被曝光的违规行为如此惊人,未被发现的债市黑幕到底有多黑?

““五鼠”闹债市 监管需加强”

基金经理和证券公司的干部如果有违规行为,大多会归结为“个人行为”,但这次也一样,像中信证券一样将杨辉的违规行为定为“个人原因”。 如果中信证券有健全且完整的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机构、风控机构等,那么违反杨辉的概率会变低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因此,违规债市行为的发生,相关基金企业和证券公司等都有一定的责任,不能简单解释为个人问题,而忽视了自己存在的弊端。

““五鼠”闹债市 监管需加强”

不知道随着债市监管风暴的加剧,更大的事件是否会增加。 但是,债市黑幕的出现,必须引起警惕。 当时,包括南方证券在内的证券公司,为了应对自身利益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走上了挪用客户保证金、托管国债等违约之路,走上了不归路。 如果不加强监管,相关证券公司越是在债市的黑幕道路上深陷其中,就越有可能重复被撤销、关闭、托管的场景。 对于这几个,监管部门是不可避免的。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五鼠”闹债市 监管需加强”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