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7字,读完约4分钟
桂浩明
虽然ipo仍处于事实上的暂停阶段,但市场各界对ipo方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 据最近媒体报道,在投资者提出的关于ipo的提案中,恢复市场价格进行销售很重要,也有不少人呼吁在恢复ipo时实施市场价格再销售。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想谈一点意见。
市值可以说是a股市场的“原创”。 2001年至2005年间,曾在沪深两市实施。 市值配资是指新股只配资持有流通股票的投资者,投资者按1万元流通股票的市值进行编号,发行新股时通过抽签方法明确中奖者。 在这种发行模式下,只有持有一定数量二级市场股票的投资者才有资格购买新股,在购买过程中不需要缴纳相应的保证金,只需要在签字后的资金账户上有相应的股票购买资金即可。
市值卖出的最大好处是取消投资者直接从一级市场买入新股的资格,确定新股只卖给持有二级市场股票的投资者,这打破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一级、二级市场收益和风险的不均衡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 因此,该政策的推出在当时被视为股市利好,客观上也对促进大盘上涨起到过积极作用。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说,市场价格销售的影响很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价格销售的中签率很低,难以实际发挥吸引投资者的作用。 另一方面,当时股市走势不太好,投资者购买新股带来的收益往往难以弥补二级市场受到的损失。 到了2005年,为了配合股权分置改革,时价的出售随着新股发行的暂停而告一段落。 2006年以后重新开始发行新股,但当时市场已经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以市值出售的流通股对象变得模糊,因此有关方面强调,已经没有了继续强势上市销售的基础,并将其取消。
7年过去了,为什么现在又有人重新出售市值? 也许是考虑到现在市场的低迷,如果ipo恢复的话,给市场带来一定影响的可能性很高。 如果进行市场价格的再销售,由于取消了一级市场,能够起到稳定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作用,稳定市场的动向。 而且新股上市后的收益可以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鼓励和补偿。 消除机构投资者在新股网下的销售中的特征地位也被认为是市场价格销售带来的公平效应
从这些方面来说,现在做市场价格的销售也确实是有道理的。 但是,言归正传,市场价格是站在“新股不败”的前提下,客观上是以销售新股为特殊的“福利”发行的。 但客观上并不存在“新股不败”,年来,新股破发现象非常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时价总额实际上能得到投资者的批准吗? 显然,将风险投资作为对投资者的报酬在逻辑上是非常荒谬的。
另外,从ipo改革的方向看,管理层要求淡化对业绩的要求,强调新闻披露的完善和准确,诱惑市场化价格。 因此,提出了扩大机构分配、实施定向教育的构想,这应该与国际惯例一致。 如果是进行时价总额销售的话,很明显是与这种改革方向背道而驰的。
其中有些现在的股市流通市值比2001年大了10倍以上。 也就是说,如果实施市场价格配置,投资者的签字率会非常低,大多数投资者可能无法感受到市场价格配置的结果。 严重的投资行为会变成买彩票一样的游戏,这是否真的能起到鼓励投资二级市场的作用,也许也值得考虑。
事实上,市值卖出本身也有利有弊,一些投资者当然也不满意。 从目前稳定市场、最大限度地不重启ipo可能带来的影响方面来看,应该说时价总额出售确实是ipo的制度选择。
当然,这样做的条件之一是充分明确新股投资的风险,防止真正认识到风险的投资者参与市场价格的销售,发生“躺着被枪杀”的事件。 在此基础上,应该对ipo制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改革的思路对待问题,结合包括现价总额销售在内的各种发行方法的优势,形成更加合理同时可操作的ipo模式,创造和谐稳定的股票发行和交易市场环境。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重启市值配售与IPO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