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5字,读完约5分钟
孙勇
最近,a股行情低迷,金融机构被捧的情况也变多了。 然后举两个例子。 其一,证券公司研究所为了和基金企业搞好关系,居然请美女员工为基金企业的负责人提供日常早餐。 其二,上海某基金企业的分销商为了打开银行的销售渠道,舍身,主动买西瓜送到银行负责人那里解暑。 经过知名财经媒体的报道,这两件囧事已经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 这两件事并不普遍,但也可以窥见证券领域目前的生态。
无论“混业经营”如何转型,早餐、水果等快递服务都不应该纳入证券公司和基金的业务范畴。 但是,这种不自然的事情确实发生了。 行情低迷当然是其中的理由,但光因为行情不好,证券公司和基金可能无法完全与这种不自然告别。
请试着假设一下。 如果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质量高,能够指点迷津,基金企业自然会喜欢加。 证券公司的研究员也不会因为送早饭而犯让基金企业露面的错误。 如果有基金企业投资水平高、有价值、增值的好产品,银行自然愿意吸引基金上门推销,但如何忽视基金呢?
现实情况是,作为卖方的证券公司研究员,研究报告质量不高,无法为基金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有点卖方的研究员为了被选为“金牌拆师”会竭尽全力拉选票。 在双方服务关系畸形化的情况下,所谓“爱的早餐”的出现也是有道理的。
基金和银行之间本来就是销售产品和渠道的关系,两者有战术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 但问题是,借贷和出售银行产品的基金企业一方面需要借贷和透支银行的信用,另一方面却无法给基本人群带来有效的财富增值。 这样,在老百姓眼里,银行就成了基金企业诱惑投资者的“共犯”。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自然会优先选择哪个市场形象好,或者本系统的兄弟基金企业,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基金必须挥剑取悦银行,用各种“服务”取悦银行,也就是所谓的“西瓜开门”
从早餐和西瓜送餐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证券公司—基金企业—银行之间的关系,既是合作,也是“食物链”。 说到“食物链”,证券公司在基金,基金在银行,前者看后者的脸色工作,后者享受来自前者的“美味”。 以健康的合作关系为基准来看,这种“食物链”关系是异常的。 其中,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平等关系悄然变异,必要的竞争竞争关系被庸俗的人情关系扭曲,需要遵守的专业精神被投机市侩意识所消解。 这种违背现代市场理念的病态“食物链”关系,可以预言,暂时会有办法,但不会持续很久,如果放任不管,最终必然会输很多。
对许多人来说,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是中国股市的“铁三角”,组成了中国股市的既得利益集团,平时他们相互持股,“互利”。 证券公司集直投和推荐于一身,对拟上市企业的业绩尽展包装自夸,基金企业也期待成为交易的“贵族”,保证和护卫着“三高”的发行。 各方利用角色特点,在一级市场提前超额支出价值,将巨大风险转嫁给二级市场的卖方。 在“三高”发行环境下,这种合作让股市背负着“日元汇市”的骂名,成为中国股市长期走熊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失去盈利效果的a股面前,亏损的基民大举回购,对新发基金也不感兴趣。 基金企业日子不好过,难免会在意给证券公司的分仓佣金,也难免会对证券公司上门销售的劣质研究报告感到愤怒。 对此,证券公司往往不得不忍耐,为了讨好基金企业,被迫献媚。 这正是“铁三角”关系扭曲的结果。 证券公司和基金企业在“三高”上市合作运营中,获得足够的利润,不在乎结果的心态,伤害了中国股市,最终伤害了正常的合作关系。
专业创造价值,专业赢得尊重。 这是多家金融机构的口号,但很遗憾,这一基本常识并未成为某些金融机构真正信奉的圭臬。 证券公司研究员给早餐和基金经理送西瓜,也许是股市低迷期间,一些金融机构维持生活的无奈之举,但多少也能得到圈内人的理解和同情。 但是,这种方法始终是不务正业的,精英聚集的金融机构如果因此受到公众的质疑和嘲笑,也是自作自受。
只有以专业的眼光发现具有潜在价值和成长性的投资目标,以负责任的态度监督上市公司治理合规运营的优化,以公平竞争的胸怀和大胆创新的胆识与竞争对手进行斗争,以诚信合规的理念和相应的行动守望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才能站稳脚跟 这种精神,和送早饭无关,和送西瓜无关,进来说,和证券公司哗众取宠写报告无关,和基金持有“三高”发行无关。
只有回归专业意识,证券公司和基金企业才能完全区别“送早餐”、“送西瓜”等不自然现象,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只有金融机构的这种精神追求和监管层的制度建设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中国资本市场雄起的正能量。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中国资本市场雄起的正能量”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