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2字,读完约3分钟
◎曹中铭
1998年3月27日,基金金泰、基金开元宣言成立,标志着我国公募基金领域的快速发展拉开帷幕。 15年后的今天,基金企业从最初的5家迅速发展到现在的77家,公募基金数量达到1606只。
公募基金从无到有,从规模从小到大,其迅猛快速发展的态势被称为“超常规”。 在这背后,基金领域的快速发展目前并不协调,相反阻碍了基金业的快速发展。 经过15年的洗礼,公募基金业的迅速发展也迎来了更多的“瓶颈”,首先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即使干旱和洪水也难以确保收入。 与私募基金不同,私募基金从生日开始就有旱涝保收的天然特征。 但是,干湿保证并不意味着基金企业可以维持利润。 资本参与型基金企业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全年业绩下滑的基金企业不少,金鹰、长安、浦银安盛等小基金企业面临较大亏损。 这其实反映了目前小基金企业的生存困境。
其二,扩张的困难。 年以后,公募基金牌照再次发放,基金企业也迅速扩大。 根据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湘财三星等6家基金企业正在审查中。 今后越来越多的基金企业得到批准和设立,基金号码的价值将大幅打折扣。 今年6月1日,随着《资产管理机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实施,预计相应的证券企业、保险资产管理企业、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股权投资机构等也将进入公募,公募基金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不仅是小基金企业,今后大中型基金企业也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其三,人才的困惑。 由于激励机制的不足和不足,基金业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已经跟不上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 15年间,参与基金领域的新人蜂拥而至,但多达750名基金经理辞职。 王亚伟、肖风等“明星”基金经理纷纷放弃公转私募,基金经理“公转私募”大潮的出现显然与缺乏激励机制有关。 一方面大量基金经理离职,导致基金行业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基金企业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频繁出现“一拖两拖”、“一拖三拖”等现象,反过来也会影响持有人的利益。
其四,公司治理的困难。 从最初揭示的“基金黑幕”,到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基金“老鼠讲”现象,基金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风控机制都凸显出其短板。 关于基金的“老鼠仓”现象,基金企业常常定性为“个人问题”,但基金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混乱也很难承担责任。 如何防范“老鼠仓”现象,是基金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其五,在“天”吃饭的困。 和证券公司一样,基金也陷入了“天”吃的泥潭。 牛市的时候可以为持有者赚很多,熊市的时候也是一团糟。
基金快速发展的困惑折射出了基金企业定位的困惑。 基金企业普遍追求扩大规模和占有市场份额,常常忽视公司治理和持有人的好处。 如果基金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每年可以为持股人提供可观的红利,但是否会导致规模无法上升? 你害怕份额不高吗?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公募基金超常规快速发展之困”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