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9字,读完约3分钟
从本土的“高富帅”到国际化的“屌丝”,重庆大厦提供了全球化的又一景象。
我记得刚到香港不久,我特地拜访的是重庆大厦。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受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的影响,仰慕名声而去。 但是,到达后,我很失望。 有点破烂,不是很普通的大楼吗? 但是,进去一看,还是不一般。 重庆大厦杀人、色情、毒品、走私等阴影挥之不去,匆匆看了几眼就退出了。
“爱他,恨他,送他去重庆大厦。 ’这也是曾经香港本地人对称重庆大厦的形象。 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重庆大厦为亚洲最能反映全球化的地方。 因为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商人、政治避难犯等,其中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系和非洲系的人最多。 据重庆大厦立案法团主席林惠龙介绍,重庆大厦居住者的国籍通常为100左右,最多达到120多个。
这么多人来自世界各地,在这里构成了独特的多种族多文化的社会生态和商业景象。 餐厅、商店、酒店、美容美发乃至性服务等一应俱全。 这家外汇兑换店也很多,每家店都能提供20种货币的兑换。 据说在南亚人经营的兑换店进行兑换比外面的任何一家店都划算。
重庆大厦周围有许多豪华酒店,包括香港最豪华的酒店之一半岛酒店。 与重庆大厦周边豪华酒店住的高级人士不同,这里住的基本上是来自第三世界的旅行者、打工者,当然也经常住欧美背包客。 以现在的流行趋势来说,这些无论是亚非的少数族裔,还是欧美的白人,都是“尸”。
重庆大厦是国际化的“尸”版,不远的半岛酒店、维多利亚港对岸的中环,是国际化的“精英”版。 国际化“精英”和国际化“尸”,挤在尖沙咀这样狭小的地方,彼此相连,不入侵,生活在一起,各有特色。 这确实是香港的魅力所在。
如果你认为重庆大厦只是跨国多种族的人住在这里,不能和中环这样的国际金融、贸易枢纽相比的话,你就错了。 重庆大厦不仅是居住地,也是全球链条上的节点。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戈登·马修斯的调查研究表明,重庆大厦可能提供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5%至20%的手机,其中肯尼亚80%的手机可能来自重庆大厦。 这些廉价手机基本上来自深圳华强北。 不仅是廉价的手机,华强北丰富的电子产品和零部件也是非洲和南亚商人的积极运输商品。 重庆大厦是他们的中转站。 当香港中环的国际化“精英”使用巨大的集装箱运出中国制造的衣服、鞋子、日用品时,重庆大厦的商人们只需要一两个旅行包,就带着几百个手机上了飞机。
重庆大厦提供了全球化的另一个景象,这也折射出香港自由与法治和谐的活力与魅力。 重庆大厦很多商人不喜欢中国本土的法治环境,乐意在重庆大厦花点高价做手机贸易。 这与中环国际化精英的选择基本相似,完全利用香港自由港的便利,尽量避免直接去中国本土做生意的麻烦。
重庆大厦的另类国际化可能会让大厦的老业主们哭泣。 因为重庆大厦曾经也是“高富帅”。 1961年重庆大厦建成时,是当时香港的豪宅之一,那家商场的规模在当时的香港也屈指可数。 这里b座5楼b1室曾是香港明星钟楚红的家。 从本土的“高富帅”到国际化的“尸”,重庆大厦沧海桑田,演绎着香港经济崛起过程中的角色变迁。 作者是《亚洲周刊》
↑中佐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精英与屌丝:香港国际化的两端”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