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6字,读完约3分钟
银行新增的不良债权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制造业和批发业,而目前浙江制造业的利润已接近生死线。 截至一季度末,中国银行领域的不良债权连续6个季度上升,呈小幅增长,但从趋势性解体看,不排除未来不良债权有急剧上升的可能性。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另一方面,2008年4万亿元投资和2009年银行贷款激增9.67万亿元投入资金的“后遗症”从2009年开始暴露,不良债权开始上升,今年很可能进入全面激增期。 另一方面,目前,走政府主导的4万亿元投资道路的可能性很低,走信用货币投入道路的可能性很低。 这完全打破了依赖全部生产要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率,掩盖泡沫和不良债权风险的想法。
制造业严重的经济衰退直接导致不良债权的上升。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几乎没有利润空之间。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沿海地区吗? 过去压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大多是银行贷款和高利率融资。 在公司经营不景气的阶段,归还贷款的能力下降,无法归还,贷款到期失去流动性。 长期以来,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很高。
生产能力过剩带来的信用风险越来越明显。 煤炭领域经济衰退导致煤炭滞留、水泥产能过剩、钢铁产能过剩、建材和有色金属价格下降、产能过剩直接威胁信用资金安全。 因为,在这些产能过剩中,无论是产能过剩还是生产产品积压,按住的大多都是银行贷款。 如果这些生产能力长时间不消化,贷款到期一定会形成不良债权。
地方融资平台融资风险凸现。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9.59万亿元,笔者首要任务是拆息本息增加的贷款。 随着经济放缓,地方财政资金越来越紧张,融资渠道越来越少,另外,土地财政已经难以为继。 这部分贷款越来越有可能形成风险。
铁路建设贷款的风险在增加。 铁路总企业成立后,公开数据显示,总债务2.6万亿元,其中未到期债券共计7591亿元,贷款应1.8万亿元。 总企业已经要求核销,还款已经困难,形成不良债权的可能性非常大。
银行贷款质量的总体形势绝对不容乐观。 监管部门和银行领域必须防止不良债权带来的金融风险激增。 采取措施要区别对待,疏导、消除、灵活运用贷款,结清收讫期的贷款。
制造业公司产能过剩导致的贷款逾期不还的,应该给予一定的允许期和宽限期,决不能逼得公司走投无路。 例如在钢铁领域,有消息称国家正在着手建设新的高速铁路,其中消化过剩的钢铁生产能力是原因之一。 银行必须对制造业公司的贷款给予一定的过渡期,提高其容忍度。 对合法经营、正常付息的公司,到期的贷款可以尽量展开,有时采取借新还旧的办法,也决不可以强制执行或强制清算。
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贷款,一定要坚决停止新的贷款,采取保全措施结清收讫期的贷款。 决不能采取延期战略。 否则,小风险会导致大风险,小问题会导致大问题。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谨防制造业低迷致不良贷款激增”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