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0字,读完约3分钟

◎李克济

这几天,亚洲首富李嘉诚陷入舆论漩涡,关于他撤出内地的争论,依然唇枪舌剑。 正常发挥作用,还是道义上的失守? 是合法进退,还是无奈撤退? 义愤驱动的道德考察、中国否定臆想的念叨、恐慌情绪的传播效果……所有这些因素使得李嘉诚的撤退变得非常敏感。

“李克济: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那么,你如何看待李嘉诚的“投资路线图”的转变? 有些人选择了从感性的立场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的优惠政策、开放环境、巨大市场,是他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基础这几年来,由于方法的转变、结构的调整、内陆经济增长率的积极回调,李嘉诚的选择尤为突出。 从普通人朴素的感情来看,好的时候一起幸福地生活,困难的时候不能一起跨越,看起来确实有点勉强。

“李克济: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但是,看到一个事件不能光靠感性。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也只停留在个人心中的几个微博上,很难从公共层面进行“道德绑架”。

毕竟,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工作,市场的规则是遵守法制,只要在法制的框架内,资本就有权自由地走。

李嘉诚去内地打工了,但是如果因为曾经给予优惠就主张“不应该想去就去”,那么即使道德上有正当性,但从道理上讲也是不通的,违背法制精神。

在今天的内地,政治清明,法制昌明,市场透明,当然有足够的基础接受任何资本的回归。 只是缺乏这样大的视野,义愤填膺,情绪失控,公然叫嚣“别让李嘉诚跑了”,看起来有点落后于时代,也不利于公司家建立信心。

众所周知,北京长安街的东方广场、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的标志性建筑物都打上了李嘉诚的烙印。 他的撤退,无论如何也被视为“象征性”,也有可能带来一点负面影响。

这意味着什么,肯定不现实,但如果过度解读这一点,预测中国经济不行了,就会显得有点夸张。

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例超过了12%。 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避难会影响基本面吗? 在全球化的时代,资本流动已经不正常了,但没有必要对这风声鹤唰地说。

与一点点人的恐慌相反,政府对此从容淡定,举重若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正在逐渐增强对在华投资的信心”,“我们目前推进的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斯人已经走了,不好挽留也没必要挽留。 市场经济本来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去,有人来,有人看,有人看。 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稳步完成变革,保持市场活力,就不必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入。

我们能做的,不是降低身份挽留,也不是义愤填膺的谩骂,而是更好地建设这个国家,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 我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不仅会给越来越多的商人留下温情,创造更好的商业环境来容纳他们,还会用超越金钱的心来温暖他们。

如果仅仅把中国看成是优势市场而不是战术市场,可能会有一点人离开。 但是,时间表明,内地错过的可能只有一两家商人、一两家公司,但他们失去的,是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此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公众号)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李克济: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