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8字,读完约4分钟
7月5日晚7点,中国央行在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会议前率先宣布不对称降息。 这次降息距离上次降息只有不到一个月。 与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调整时间点与预期完全一致不同,中国央行此次降息很突然。 根据市场对三大央行货币政策的不同预期,中国经济基本面与欧元区完全不同,中国经济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也是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但中国能够控制外力影响的程度,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之一。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一直呈现放缓迹象,大部分经济数据都在持续下行。 很多人担心,根据这一趋势,二季度gdp很可能会跌破“8”,达到7.5%,三季度为7%。 特别是生产能力过剩和高库存,极大地影响了公司的产品销售价格。 从全国范围来看,二季度国有公司利润率和地方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银行领域也出现坏账率上升的迹象,空造就中国的呼声再次响起。
但他认为,中国经济低迷与欧元区完全不同,也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同。 欧元区经济最受欧洲都柏林危机的影响,而欧洲都柏林危机的爆发,本质上是许多欧元区国家劳动力价值被高估了。 如果市场发现这一历史高估,欧元长达10年的大牛市将逆转,实体经济也将衰退,仅靠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紧缩财政拯救经济将收效甚微。 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 中国仍然是劳动力价值迅速上升的国家,但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包括商业化在内具有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没有的比较特点,这一历史性的巨大机遇得天独厚。 中国经济仍处于重要的战术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因此,中国经济长期向上的大周期至少持续了20年。
当前中国经济的许多困难是如何发生的? 必须承认,大周期也有变动,也需要适当的调整。 中国确实有巨大的城市化空之间,但城市化和工业化不能太快发展,包括劳动力价值和劳动者收入也不能太快提高。 如果其他基本面因素不配合,就会出现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资产泡沫过大、房地产过热、物价上涨过快等失衡现象。
虽然在大周期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经济的小周期,但小周期不能改变大周期,也不能用严格的政策来应对经济的高增长。 中国经济持续下滑,导致断崖式下跌,起因是宏观经济环境过于严峻。 政策方面过于严苛,持续抑制终端诉求,导致前期如高增长预期配置的大量产能大幅过剩,许多产业出现高库存。
6月首次降息后,市场反应不太积极。 此次央行突然降息将打破这一悲观预期,未来中国经济不仅需要把“稳定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稳定增长”也有可能转向“保增长”。
既然“保证增长”,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组合拳。 从世界经济来看,未来参加“增长担保”之战的大国央行将更多,开始“增长担保”的央行将出台利率下调、购买国债( qe )等越来越多的刺激政策,全球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是一定的。 目前,丹麦央行将存款利率下调至-0.25%。 这暗示着未来欧洲央行还有2次以上的降息空之间,另外,中国央行还有货币政策调整空之间,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从20%向下调整的话,调整10次左右 这次中国央行突然降息的很可能不是微调货币政策,而是货币政策调整,是连续的动作。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调整的时间点不是经济趋势的末尾,而是惯性在起作用。 如果说中国央行年内首次降息是为了抑制经济下降,那么这次降息是为了刺激经济上升,之后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回到中国经济长期上升的大趋势。
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很多人担心会再次引发高通货膨胀和高房价。 从目前的大环境看,通货膨胀上升压力下降,特别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随着风险货币历史性回调出现调整趋势,对我国经济来说,进口型通货膨胀压力在一定时期内缓解,农产品价格短期上升压力不大,也比较有效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经济向上周期还会延续二十年”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