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2字,读完约5分钟
市场担心6月的经济数据不好,但刚刚公布的6月和上半年的外贸数据远远好于普遍预期。 6月,中国进出口总额328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其中出口1802.1亿美元,增长11.3%; 进口额为1484.8亿8000万美元,增长6.3%; 贸易顺差317亿30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扩大42.9%。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39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 进口额为8854.6亿6000万美元,增长6.7%; 贸易顺差689亿2000万美元,扩大56.4%。 商品结构、贸易方法结构都在提高,贸易价格条件在好转。
非价格的特征被强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最大的出口国,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离不开对外贸易的稳定,特别是出口的稳定。 减轻中国的通货膨胀也与对外贸易的贡献分不开。 只有贸易盈余和经常收支盈余持续存在,才能在新兴市场波动剧烈时期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大幅减轻中国进口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中国的一些以往特征已经或正在逆转,但在目前刺刀红火的国际市场份额之战中,与同行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的非价格战特点日益凸显,以维持中国下半年外贸的稳定。
第一,完善产业体系赋予的独一无二范围的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微博)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举世无双、领域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产业界藉此取得了独一无二的巨大范围经济效益,成为中国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第二,依靠巨大的国内市场获得开放环境下的全球市场主导权。 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种商品的进出口、生产、国内销售规模为世界最大,巨大的市场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巨大规模的利益,中国产业自主创新很可能依靠国内市场快速增长,中国标准比其他许多国家的同行更有可能成为国际标准
第三,宏观经济稳定性高。 与其他新兴市场的经济阻滞相比,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明显更高。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近20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也格外高。 这种稳定性在国际收支和财政收支方面表现得尤为充分。 高宏观经济稳定性从几个方面赋予中国产业额外的竞争力。 首先,在更可预测的环境中,公司计划的风险明显要低得多。 其次,越南、印度等后发国家的货币贬值被认为是出口制造业面临“中国制造”的特征之一,但货币贬值并不一定会给一国的出口带来很强的竞争力。 因为货币大幅贬值一般意味着进口型通货膨胀压力激增。 这不仅直接干扰了公司的经营,损害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容易引爆越来越多的劳动潮。 最后,由于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外向型公司高度依赖外汇融资,在资产配置中的功能评估比例相当高,功能评估的大幅下跌将导致资产负债结构大幅恶化,严重时还会导致公司大面积破产。
第四,中国向欧美的回流现象对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来说是利益空,但这一现象的一部分重要推动力只是暂时的现象。 中国回归欧美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是能源价格的暴涨,推高了美中欧之间的跨国物流价格,从而在欧美国内的当地制造、当地销售产生了经济合理性。 但是,整个初级产品市场牛市即将结束,熊市临近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能源价格下跌压力日益加剧。 随着能源价格的下降,一些回流美欧的制造业订单再次流向美欧,这几年海运运费泡沫破裂,将进一步加速上述进程。
基于上述因素,中海外贸下半年压力不容忽视,但此前预计10年内20%以上至30%以上的增长率将成为过去,但经过努力,有望保持相对优于其他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增长态势。 预计我国今年的贸易盈余也将扩大。 因为,我国国内经济的降温减缓了进口诉求的增速,初级产品行情下跌明显放缓,减少了进口金额。
风险必须防范
尽管如此,中国下半年和明年的外贸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其中最突出的是,新兴市场经济板块的经济震荡可能持续或加剧,甚至可能爆发社会动荡,最终成为近十年来新兴市场的国际体系。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已经目睹了许多新兴市场经济板块经济增长迅猛,资本大规模外逃,货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下跌,甚至连“金砖四国”这样热门新兴市场的经济板块也未能幸免。 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从7.5%骤降至2.7%,今年一季度仅为0.8%,雷亚尔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达到两位数,印度经济增长率从10.6%降至7.2%,今年一季度更是降至5.3% 俄罗斯卢布对美元汇率二季度下跌11%左右,资本外流问题自前苏联解体以来未能根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更加严重。 考虑到目前我国对欧盟、日本以前的市场贸易增速基本停滞,贸易增长始于新兴市场的国贸,这一风险不容低估。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39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 进口额为8854.6亿6000万美元,增长6.7%; 贸易顺差689亿2000万美元,扩大56.4%。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外贸好于预期中国制造特点不减”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