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6字,读完约3分钟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27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7.8%。 其中,第一季度增长8.1%,第二季度增长7.6%。
二季度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其7.6%的增速创下2009年二季度( 7.9% )以来三年的新低,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乐观的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虽然经济增长缓慢,但老百姓的幸福感却提高了。 悲观的人认为,这证明了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趋于紧缩,前景堪忧。 关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有“8%”的说法,从而产生了“保八论”。 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确实很可能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 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中国沿海地区的2000万农民工返乡的问题应该还记忆犹新。
中央在年初制定了年gdp增长率7.5%的预期目标。 7.5%和8%没有太大的不同,这向社会各界传达了确定的信号。 也就是说,中央希望通过适当降低经济的整体增长率来换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其实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年“调结构”。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包括三辆马车的费用、投资和网络出口。 这三种增长都可以拉动经济的整体增长,但真正影响居民福利的还是费用。 根据经济学中流行的效用论,为了表达居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使用“效用”这个术语,但效用正是费用的函数。 通过调整费用,受到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自身效用水平最大化是居民的基本行为习惯,也决定了福利水平。 毕竟,费用才是终极目标,投资只是过程和手段。 因为,以费用作为经济中的大头是最合理的结构。 支出占欧美发达国家gdp的比例一般在60 %~70 %以上,印度也达到了62%,但我国的支出不到40%。
引起振动在我国也谈了很久,但效果有限。 投资和网络出口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力。 投资和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非常便利的手段,但其副作用也非常大。 首先从投资来说,投资本质上是曲折的经济增长手段,一定程度上牺牲目前的支出,以换取未来财富和支出的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投资越大,现在的“牺牲”就越大。 毕竟,投资带来的gdp增长只是账面上的,现在的支出才是真正的幸福感。
因为中国文化历来强调节俭、隐忍,所以大多投资于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 但是,投资的最大作用既是其最大的副作用,也是未来生产的增加。 如果未来的生产不能靠费用消化,那就会变成过剩的生产能力,是徒劳的。 其实中国现在出现了全领域产能过剩的苗头。 钢铁领域和汽车领域是缩影。
让我们看看出口。 中国庞大的出口部门其实也与自身的巨大投资相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处理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但其副作用也很明显。 另一方面,出口带回的大量外汇,不仅曾经将宝贵的战术资源变成烫手山芋,面临外汇资产贬值的风险,还带来了大量外汇占用金大量发行国内货币的问题,给国内带来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其实从经济学中常规均衡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经济问题,很多矛盾非常清晰。 中国经济要快速发展,首先必须面对历史原因形成的巨大人口问题,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劳动要素。 劳动要素全部用于生产,作为充分就业的劳动要素越闲置,失业问题也就越严重。 失业是古今中外任何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因为它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破8不可怕 怕的是放缓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