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8字,读完约8分钟
近来,新型城市化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一般认为,新型城市化将带来难得的快速发展机会。 另外,也有人认为新型城市化是新的高速城市化,大力兴办土木,整座城市,把农民逼上城市,推高房价。 新型城市化真的会这样吗? 你怎么理解新型城市化? 为什么我国要提新型城市化? 怎样才能满足“五位一体”的要求,走出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需要研究。
李国祥
理解新型城市化需要科学总结快速城市化的效果和问题
城市化是人类迅速发展的必然过程。 不同国家、地区、阶段的城市化速度和城市化质量有明显差异。 1996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每年增加城市人口约2000万人,年均城市化水平提高近1.5个百分点。 年,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7亿,城市化率达到52.6%。
根据国际常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率在30%到70%之间时,城镇化速度相对较快。 据此可以评价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迅速提高。 怎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我国城市化的质量? 这是一个必须迫切处理的重大课题。 因此,有必要总结和反思我国过去快速城市化的效果和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
快速城市化,我国比较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一个国家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增长。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当今世界的发达经济体带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美国的财政悬崖、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的停滞,都困扰着发达国家。 而且,快速发展中国家无法摆脱长期的增长性贫困和中等收入陷阱,快速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战乱和国内动乱。 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经济总量稳定在世界第二位。
城市化迅速发展,带来了工业化的高速发展。 到了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约10%,工业化基本实现。 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担负着拉动农业反哺和农村快速发展的重任。 快速的城市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落后的面貌,使更多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
目前,我国提出新型城市化,不是否定城市化道路,而是应该提高城市化质量。 这样,我们不仅充分肯定了快速城市化的效果,而且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市化的问题。
截止到2009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超过2亿6000万人,其中农民工超过1亿6000万人,他们基本上都在城市就业。 这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给农村带来的几个变化。 城市化迅速发展,扩大了农民增收的途径。 目前,我国农民在城市地区的就业收入超过了家庭务农的收入。 但是,每年流动的大量农村劳动力,仍然游离于农村和城镇之外,没有真正的市民城市化,根本上是从分散在农村的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水平,基本指标是城市人口在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 如果只让农民进城,不把农民变成市民,这样的城市化就是不完全的城市化。 由于建设的需要,农民已经失去了土地,但仍然不能成为市民,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滞后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影响极其深远。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能市民化,无论对农村还是城市都会带来后遗症。 农民工只能进城就业,不能全家在城市生活,发生了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老人留守等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对农业和农村比较陌生,但实际上很难融入城镇。
农民工如果不能市民化,就会控制费用,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方法转变带来困难。 农民工如果不能市民化,就有可能以农业为副业,制约农业规模的经营,阻碍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民工无法市民化,使民工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每逢过年过节农民工返乡造成的城市服务业短缺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家庭生活。
我国许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占用土地过多,集约化程度不高。 许多城市建设,征用土地建造城市,出卖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丰富了城市政府,但居民所需的蔬菜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没有投资,也没有合法的建设用地。 有的城镇重视工业项目的引进建立工业园区,但公共绿地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城镇生态系统缺陷大,环境恶劣。
目前,我国形成的城市化体系极不合理。 更多的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生活人口过于集中,过度拥挤、交通拥堵、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城市病”越来越突出。 有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快速发展乏力,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对人口转移的吸引能力不强。 许多农村城市化地区已经凝聚了大量人口,但城市功能非常不健全。
一点的城市政府缺乏大局观念,过分重视城市经营,公共服务意识淡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 城市政府普遍向常住居民提供差别化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
今后我国的城市化也会急速发展吧。 城市化快速发展,如何确保城市化质量? 这对于我国城市化中暴露出的问题,必须果断面对、深入研究,重视顶层设计,鼓励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及时纠正。 只有这样,才能走上更加符合全国人民期待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只有新型城市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什么是新型城市化? 新型城市化,内涵应该极其丰富。 目前,明确界定新型城市化并不容易,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实践,其内涵也不明显。 从目前的认知来看,我国目前提出的新型城市化是比较我国快速城市化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而提出的,确实,它负有新的历史使命,区别于我国以往的城市化,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常规城市化。
结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实际,综合考虑我国城市化的效果和问题,新型城市化的总体目标是城市化与我国新型工业化、新闻化和农业现代化更好地协调,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更好地实现强国富民梦。
新型城市化必须纠正过去快速城市化的理念和方法。 与以往的城市化不同,我国的新型城市化从以往制约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过程,到积极稳妥地将转移人口向市民化转变的过程,城市建设和快速发展从过去粗放的方法向集约化转变的过程,城市从过去过分重视城市经营向市民服务转变的过程, 经过城市政府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全部常住人口转型的过程,最终要显着提高城市化质量,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市、城市群科学合理的体系。
为了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常规城市化,我国的新型城市化必须最大限度地限制城市病和农村病的蔓延和恶化,不能让贫民窟成为我国城市的社会问题,也不能让农村凋零。 这样,整个社会就不会只重视工业而忽视农业。 我国新型城市化必须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未来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让更多的人住在城镇里,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城镇文明,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也有助于减轻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压力。 不是小康,而是珍惜故乡。 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光从农村转移劳动力,不能减少人口,有限的农业农村资源,不足以支撑城乡居民均等化的收入,更谈不上全面小康。 农村生活人口大幅减少,全面小康建设的难度也降低了。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新型城镇化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城市合格的劳动力,更好地提高劳动力素质,也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战术调整。 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可以使劳动者更加稳定,彻底处理民工短缺和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 通过转移劳动力培训和实务积累,形成稀缺的人力资本,增强经济快速发展的后劲。 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不仅为城市提供产业工人,还可以提振费用,扩大诉求,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市更好地凝聚各类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实现产业升级。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可以更好地处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以低价征收土地,以土地财政进行城市建设。 推进新型城市化可以更好地维护拆迁户和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减少好处冲突。 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使城镇更宜居,市民生活更优质,更符合广大市民的期望。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中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