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86字,读完约10分钟
进入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去年稳定回升的态势,但投资内部结构出现调整。 城市化相关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已成为投资恢复的首要动力,而工业化相关制造业投资虽然绝对规模依然较大,但占有率和增速大幅放缓。 另外,第三产业中非房地产、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迅速增加。
从政策维度、结构维度、周期维度的综合评价来看,未来投资整体维持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很低,但不同行业的投资增长率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未来投资政策的重点不是将投资增长率恢复到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而是积极推动投资结构的调整和质量效益的提高。
⊙徐策
目前的投资运行继续着去年稳定的回升态势
进入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去年平稳回升的态势,1-2月累计同比增长21.2%,比去年全年加快0.6个百分点。 1-2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长23.8%,比去年同期加快7.4个百分点,为投资增长提供了资金保障。 从中长期的角度关注目前的投资增长率,比2000-年同期平均还低4.5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反映出目前投资增长总体相对温和,另一方面在潜在增长放缓的条件下,投资共识增速也相应下降
1、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行业投资进一步集中
年1-2月的投资数据显示,从领域角度看,投资进一步集中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行业。 年上半年投资放缓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减速,从年8月起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开始回升,到年1-2月,两大行业合计占比达到51.4%,贡献率达到58.7%,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6个百分点和21 .
房地产投资提高全部投资7.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全部投资4.5个百分点。 可以说这次投资的恢复是基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恢复。 这两大行业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以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为主,1-2月三大类资金来源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3%、18.7%和44.1%。
从投资文案来看,这两个行业主要与城市化相关。 中央已经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和拉动房地产投资的投资增长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具体来说,各地方“十二五”规划中加大城市框架、整合相关城市群、优化城市内部联通互联网等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启动,以低碳城市、智能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城市改造项目也相继实施,相关投资到位
城市化战术不仅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居住诉求,也进一步巩固了房地产投资的预期。 住宅的改善性诉求和刚性诉求逐渐释放,近期住宅营销市场日益繁荣,为房地产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另外,中央一方面要求地方维持供给地的规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希望通过财政收入减速来加速土地的推进,房地产投资有土地保障。 在“两大保障”和旺盛诉求的共同作用下,房地产投资逐渐下滑,重启了上涨势头。
从投资的三级产业结构来看,三级产业投资增速较快,1-2月累计同比增长25%,比所有投资增速高出3.8个百分点。 但是,这是房地产和部分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 除去这样的投资,第三产业投资的增长率为23.1%,已经持续减速了一年左右。 这进一步证明了日本投资回升的核心支点在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
2、制造业投资持续放缓
制造业投资是围绕推进工业化的投资。 根据投入产出关系,我国工业产品与出口高度相关,全部工业产品一半作为中间投入品,一半为最终采用,一半满足出口。 制造业投资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环境,一个是生产能力水平。 目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较大,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但出口交货值数据增速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此外,银行代建理财顺差远远超过贸易顺差和利用外资水平,表明贸易商很可能通过进出口掩盖热钱流入,导致出口虚增。
另外,生产能力的利用率整体较低。 通常,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在75%左右,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目前,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为74%左右,水泥产能利用率为73%左右,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产能利用率为37%左右,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为57%左右。 在产能利用率低的条件下,制造业投资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应进入减速调整期。
但在此条件下,全年制造业投资仍保持20%左右的增长,充分反映了地方政府对高投资、高增长的依赖,对国内国外经济平衡的反映相对迟钝。 年1-2月,制造业累计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7%,实际上是面对去年持续放缓、制造业相对低迷的市场的“滞后反应”。 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行业,1-2月民间投资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24.6%,比去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的角度印证了制造业的减速。
从制造业投资内部看,1-2月,农副食品加工业652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49%,烟草制品业) 65.3%,家具制造业) 29.4%,印刷业和记录媒体复制) 39.8%,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其中,高能源领域投资连续8个月放缓,1-2月累计同比增长15.4%,比去年6月峰值下降8.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5.1个百分点。 高能耗投资增速放缓有助于节能减排任务的实现,但首先由于规模扩大的力量减弱,并不反映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方式确实发生了转变。 高加工度领域的投资与高能源投资基本同步放缓,1-2月累计同比增长15.4%,下降10.3个百分点。 这反映出对设备制造等生产资料的投资也在减速,离新的固定资产设备更新周期开始还需要一段时间。
未来的投资企业能稳定地维持恢复态势吗
综合供给方面和诉求方面的数据,可以评价为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以投资为第一动力。 要评价未来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复苏,投资能否稳步维持目前的增长态势也很重要。 从以下三个基本维度进行评价。
1、政策维度:财政继续发力,货币稳定失衡,政策空之间在于非信用融资
年中央经济实务会议和政府实务报告显示,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政府支援的立场来看,对于基础设施投资依然处于很大的空之间。 但是,让地方政府头疼的是,预算内的资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诉求是杯水车薪。
在政府偿债高峰期前,在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放缓、财政收入减速、影子银行清理整顿的条件下,新的融资工具成为各地方政府积极探索的要点问题,但尚未取得显著而积极有效的成果。 因此,从政策维度来看,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结构维度:城市化加速动力与工业化减速动力相互抵消,投资增长有待于两者的高层次融合
从目前的三项投资来看,与城市化高度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将呈现一定的上升动力,与工业化高度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将持续相当大的减速阶段。 前者为51.4%,后者为33.2%,这两种力量的对冲决定了最终投资能否稳定增长。 事实上,城市化必须以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缺乏产业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毕竟只有贫民窟或鬼城。 然后,城市化凝聚了人口、土地,优化了环境。 最终要通过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这些人口和土地,融合人口、土地和产业,创造就业和财富,切实实现“城市让生活更好”的目标。
而且城市化只有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推进城市化时融汇的资金才能牢固地回馈投资者的现金流,才能形成健全的资金循环,事实上,投资者有了这样的期望,才能更放心地为城市化融资。 政府主导的投资本身不具有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还没有实现较为有效的融合相互作用的前提下,政府主导的城市化相关投资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3、周期维度:政治周期与投资建设周期的协同效应能否实际发挥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从“七五”期到“十一五”期,有一个基本的经验法则,分别是五年计划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投资增长最快,平均分别达到24.4%和33.6%。 这正好是党和政府交替的一年,也与投资建设周期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出现高峰期一致。 因此,根据经验评价,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新一届政府成立后,以重要项目为载体出航自身的施政纲领,有利于投资的快速增长。 但是,这种潜在的协同效应能否实际发挥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第一是融资能力的制约。 从政治周期中解放出来的投资增长动力,主要以政府项目为中心,这与政府的融资能力高度相关。 如上所述,地方政府融资能力持续不足,上次投资刺激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进一步限制了地方政府融资能力。
第二,经济潜在增长的制约。 目前,对经济潜在增长率减速已经形成共识。 因此,与减速的潜在增长率相应的投资增长率也必须放缓,只有这样,经济结构才能进一步扭曲和恶化。 在经济快速发展到新阶段、前期资本存量规模扩大的条件下,新资本增速必然减速。
第三,市场约束。 作为经济增长中周期的朱格拉周期,以固定资产设备更新的开始和结束为指标,描绘经济的周期波动是首要的。 而新的固定资产设备更新出现的条件之一是市场上出现了新的诉求,需要新的设备投资; 二是由于技术的进步,以前传下来的技术被淘汰,要求开始更新新设备。 目前,战术性新兴产业一方面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新诉求,另一方面生产能力大规模过剩,更新设备降低价值成本,扩大生产能力,从而导致更严重的过剩和减少就业。 因此,初步评价说经济进入新的周期还需要一段时间。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某个时期维持投资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很低。
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
要做好下一步的投资监管工作,首先要对投资未来可能的走势有正确的认识。 总体来说,投资以目前的速度顺利增长,再低1-2个百分点也符合经济快速发展已经逐步调整的趋势。 政策的着力点不在于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提高投资增长率,扩大投资规模,而应放在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积极培育投资自主性的增长动力上。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换一个立场判断投资增速与投资结构”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