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13字,读完约8分钟
推进城市化快速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是前提条件。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由此产生的农村金融服务诉求多而杂,对涉农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才能真正实现金融惠农、金融富农的作用。
⊙项峯
我国农村金融快速发展的现状
截至年底,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和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村镇银行、财务企业农村贷款余额14.54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3.62万亿元,农业贷款余额2.73万亿元,分别占所有金融机构人民币各贷款余额的23.1%、5.8%、4.4万亿元。
目前,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首先有两大成绩。
一是完成了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制度。 以中国农业快速发展银行为主的政策性农村金融、以中国农业银行( 601288、股吧) )为代表的商业金融、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合作金融、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构成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四大服务极。
二是建立了农村金融创新机制。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机制初步建立。 据统计,截至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正在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法的创新。 另外,农户与各类经济主体相结合的“企业+网点+农户”、“协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信用+保险+担保”以及中小企业担保、“
当前农村金融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呈现多元化快速发展态势,初步建立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机制,但金融创新不足仍是制约金融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作用的重要障碍。
1、部分农村金融机构有脱农倾向,县域资金流失情况比较严重,缺乏积极的金融创新意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地域范围向外扩展,可以并可以经营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金融服务业务。 这在东部沿海地区更为明显。 不仅如此,由于农村金融服务风险较高,为了实现盈亏平衡,一些农村金融机构主观上希望进一步扩大城市金融服务。 据此,县域融资资金集中在城市,县域金融机构的存款率低于城市。
一些农村信用社重组为农村商业银行后,加大了城市业务的开发和扩大。 特别是以农村地区为基地的邮政储蓄银行农业相关融资业务发展迅速,大部分资金集中在总部参与金融市场业务的运营或存入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由此加剧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失血”,农业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积极金融创新意识不足。 据有关部门统计,有金融诉求的农户有近一半无法获得正规渠道的信贷支持。
2 .农村信用环境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创新的环境短板
近年来,农村“三信工程”(信贷镇、信贷村、信贷客户)建设初见成效,也促进了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积极性。 但从整体上看,农村信用环境依然不足,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创新的“环境短板”。
一是部分乡镇干部金融基础知识不足。 有些乡镇干部对金融支农是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在发放融资需要到期还款的前提下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乡镇干部描绘的快速发展蓝图中没有金融机构想知道的盈利模式和融资到期还款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金融机构的趣味性
二是信用环境建设主体比较单一,缺乏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目前,“三信项目”建设的主体是农信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增加运营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三信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其他金融机构可能存在“搭便车”的问题。 理论上,政府和农民都是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受益者,但政府、农户在信用环境建设过程中的义务常常被忽视。
三是部分农户对贷款存在认知误差。 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力量加大,支农资金规模增加,农民实际受益,但部分农户存在认知误差,有“依靠政府吃饭,吃政府饭”的想法,认为无论是财政钱还是银行钱都是国家钱
3、外部农村信用增级机制建设不完善,影响农村金融创新的积极性
一是惠农资金的诸多来源与农户缺乏贷款担保机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政府惠农资金来源众多,涉及许多具体机构,多以直接发行或折价的方式进行。 虽然单一机构的惠农资金有限,但是所有的惠农资金和总数量都相当大。 由于惠农的资金多与大棚建设、计划生育等具体事物相关,不能较有效地保证农户贷款,难以起到撬动农户贷款的作用。
现实中,农民拥有的财产,如土地、房屋等,是集体的全部性质,很难成为金融机构普遍接受的抵押物。 另外,农户无反证物,商业性担保机构向农民提供担保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涉农公司利润低、担保价格高,有资金诉求的农户因找不到较为有效的担保而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二是政府支农的风险代偿机制运行受阻。 由于农村金融存在较为严重的新闻不对称,政府发放保证金担保可以对贷款项目进行较为有效的信用增级,提高金融机构贷款,调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积极性。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县以下政府财力有限,一旦贷款项目发生不良,金融机构很难按照事先约定的要求比较有效地执行政府发放的保证金。 特别是我国许多县政府依赖中央政府转移支付,财政资金紧张,客观上难以实现对涉农信用产品的外部信用增级。
4 .农村基本金融服务快速发展滞后,增加了农村金融创新的风险
一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没有普及。 农业生产经营方法的高风险性需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积极介入。 2004年12月,经保监会批准,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为政府代理政策性业务。 安华农业服务三农定位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但由于机构实力有限,难以推广到全国所有农村地区,且在安华农业经营商业性业务,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份额不高,真正满足了广大农村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强烈诉求
二是基本金融服务难以普及。 受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制约,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设备陈旧,覆盖面积小,难以满足农民对现代金融服务的基本诉求。 货币当局扩大了农村地区银行卡支农取款服务的业务,但由于农民银行卡录用率低、pos机布安装价格高,在农村的农民很难获得最基本的金融服务。 另外,比农民优势的金融服务产品很少,很多偏远山区的金融服务至今仍空小白。
三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整体发展缓慢。 银监会计划在2009年2009年间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的目标为1027家。 但从整体上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进展缓慢。 据统计,截至年底,全国已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86家,其中村镇银行726家。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整体发展缓慢,首要的是农村金融风险令人担忧。
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加快农村金融创新
一是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增强信用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政府干部的金融知识普及,灌输金融常识,提高信用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户的金融知识普及和信用教育,以灵活生动的形式切实提高普通农户的信用意识。
二是加强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机制。 在金融机构方面,涉农金融机构要参与“三信工程”,共同建设农村信用体系。 在政府方面,要把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发挥政府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在农户方面,要加强对失去信用的农户的社会道德约束。 加快建立农村经济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健全与农村经济主体优势相适应的信用评价体系。
三是建设完善的外部信用增级机制。 根据省市政府的资金建立统一的农业支持风险代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可以考虑设立农户贷款专项担保机构,从惠农资金中提取部分资金设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领取较低的担保费率,专门用于农户贷款担保。 担保基金的盈余留作明年的录用,不足的部分由财政弥补。
四是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推进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改革,快速发展村镇银行、融资企业、农村资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大力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减少自然灾害对农户经营的影响。 扩大农村基本金融互联网和硬件系统建设,便利农户采用现代化农村金融服务产品。
(作者是经济学博士,在金融管理部门工作)。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加快农村金融革新 实现金融惠农富农”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