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1字,读完约3分钟
张茉楠
近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在前期将地方债和信贷资产纳入合格抵押品范围的基础上,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等9个省市宣传信贷资产担保再贷款试点。
事实上,无论从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还是优化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创立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来看,都与所谓的中国版qe无关,都需要央行建立和完善担保制度框架。
央行进一步完善担保制度也是中国金融内外环境变化的使然。 一直以来,央行以外汇为抵押向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是首要的。 但是,这种抵押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随着美国退出qe政策带来的全球货币金融周期新拐点的到来,人民币资产扩张的内外环境发生了趋势性变化,这也是中国已经外部“结构性收紧”的常态化货币新环境和外汇占用金趋势性下降的“ 信用担保再贷款作为以存量信用资产为担保补充基础货币的方法,也有可能成为央行货币形成机制变化的新的重要渠道。
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看,近年来央行不断丰富货币工具箱工具,但货币政策调控手段还很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格担保范围的比较有效扩张,也限制了担保政策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比较有效的作用。
事实上,央行的抵押贷款制度在国际上屡见不鲜,也不是特例。 抵押制度是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 如果没有无担保的货币政策操作,就需要继续判断和监视交易对方的信用。 因为这将导致非常高的交易价格和风险价格。 但是,有担保就完全不同了。 央行一方面可以通过担保贷款实现流动性注入,通过担保创造金融流动性的机制扩大流动性注入的规模,缓解市场资金紧张。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金融市场的风险判断和定价机制。
从世界主要国家央行的经验来看,央行的担保制度和政策,在支持越轨货币政策的实施、提高政策操作效率等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意义。 特别是近年来,受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合格担保的作用不断加强,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板块建立了较为系统成熟的央行担保框架。
与2007年危机以前相比,大部分央行的合格抵押品范围更广,抵押品种类更丰富。 从发达国家央行担保政策的效果来看,担保范围的扩大有助于市场和资金流动性的支持,但也伴随着央行担保资产质量的下降和资产负债表风险的上升。 因此,各国央行比较谨慎地扩大担保范围。
金融风险防范是中央银行建立抵押制度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中央银行抵押品面临的风险主要如下。 第一是信用风险,第一是交易对方违约或抵押品允许范围的变化对信用质量带来的风险。 二是市场风险,第一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第三是流动性风险,第一是抵押品流动性对央行资产及清算体系的风险。
特别是与信用风险相比,国际上许多央行更倾向于接受优质资产作为抵押品。 对担保资产进行内外部信用评级。 央行可以选择信用等级高的资产作为合格抵押品,从而将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降到最低。 例如,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日本和韩国的中央银行接受的抵押资产是公共部门发行的证券。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周期的大背景下,全面完善央行的抵押制度和创新政策框架刻不容缓。
其次,在规避风险方面,央行应积极健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完善结算体系,提供中央对方清算( ccp )安排,培养越来越多合格的交易对手,以降低抵押交易价格,降低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
(作者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张茉楠:央行以革新机制填补资金水位缺口”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