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0字,读完约3分钟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10日在浙江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上发言时表示,直陈目前人大在立法和监督工作中存在不足。 刘锡荣说:“财政资金就像豆腐一样,政府说用就行,先砍后奏,到时候人大也要认账。”

“政府花钱“先斩后奏”破坏了程序正义”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见血的发言也不少。 刘锡荣代表的许多建议备受瞩目。 这不仅是因为刘锡荣以特殊的身份,敢于直言不讳,也因为刘锡荣说出了问题的核心。 例如,他指出:“什么时候不再有这些驻北京的人,证明了人大妥善管理着‘钱’。” “老百姓再勤奋,也养活不了这么多官员啊! ”; 只有财政的钱被自由使用,才能有各地的“走部钱进”。

“政府花钱“先斩后奏”破坏了程序正义”

笔者观察到,刘锡荣提出最多的是完善的法律、政府的钱和人大的监督。 很明显,这也是两会代表委员和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 这证明,刘锡荣作为全国人大官员,不仅善于反思人大工作中的不足,而且深知人大肩上的责任重大。 我们应该对这种富有反省、敢于直言不讳的民意代表鼓掌。

“政府花钱“先斩后奏”破坏了程序正义”

政府花钱的“先砍后奏”,意味着我们的预算编制流程、人大审议流程都成了摆设,如果预算编制资金太多,政府就会冲锋陷阵,花钱。 如果预算编制资金不足,或者人大不批准预算,政府花钱就会“先砍后奏”。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监督政府工作的最高机关。 政府花钱“先剪后奏”,明显给人一种政府不受人大监督,把人大当做稻草人的印象。 虽然说有些地方政府花钱“先斩后奏”是没有办法的,但比如说政府急需花钱,人大审查手续太多太杂,所以“先斩后奏”,对笔者来说,这种违反手续的现象是很深的

“政府花钱“先斩后奏”破坏了程序正义”

众所周知,人大和政府之间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但往往这种关系被混淆,人大和政府成了“兄弟”关系,人大放松监督,政府也不重视被监督。 对此,人大的工作需要回归到多次独立才能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包括政府金钱在内的政府工作的常识上。 不久,人大无论是批准预算还是官员任免都过头了,人大的权力必然变小了。

“政府花钱“先斩后奏”破坏了程序正义”

虽然约束政府金钱的工具是法律,但现实中《预算法》并未严格执行,从《预算法》本身来看也不太完整。 《预算法》被认为是具有“仅次于宪法的重要性”的法律,但该法律于2005年开始修改,至今尚未通过。 一位专家去年透露,与1997年版相比,新形成的写作稿在一点点上反而退步了。

“政府花钱“先斩后奏”破坏了程序正义”

另外,公共监督不足也是“先砍后奏”政府钱的原因之一。 例如,那些政府花钱说“先斩后奏”公众并不知道,想导演也导演不了; 虽然那些部门突击花钱,但体制外的人大多不知道,当然也不能监督。 公共监督是人大监督比较有效的补充,当公共想监督而监督机会不足时,政府可以自由地花钱。

“政府花钱“先斩后奏”破坏了程序正义”

监督政府花钱的方式,既需要完善的法律,也需要整理体制。 刘锡荣代表表示,呼吁“预算法”已有多年,此次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一审。 这是个好消息。 因为完全和执行“预算法”是监督政府花钱方式的关键。 另外,人大和政府间的监督体制必须整理,也应该考虑审计监督是否纳入人大监督的范畴。

“政府花钱“先斩后奏”破坏了程序正义”

一言以蔽之,政府花钱需要更多的程序正义,如果“先剪后奏”破坏了程序正义,结果也就谈不上正义了。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政府花钱“先斩后奏”破坏了程序正义”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