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4字,读完约4分钟
8月27日,上海综合指数再创41个月来新低,哭声、抱怨声不断。 暴露出的是中国市场的三个难题,都与制度、现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模式相关。
首先,在债务周期上叠加圆环金惯性。
市场下跌,破破烂烂的股票更多了。 此时,负责任的公司为了维持公司的信心,将采取回购、缩股等方法。 比较成熟的公司会采取固定红利回馈投资者。 也就是说,要支付真金和白银。 年,中美等市场出现回购浪潮,去年二季度,并购S&P500种指数的股权分置企业投资1090亿美元回购股票,比去年同期增长41%。 a股市场也有回购等,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包括汇款等企业在内,小规模回购没有实现约定的回购额,转向了大规模再融资。 再加上创业板三年逾期解禁压力极大,经济循环下滑时,产能过剩严重,千亿航母级大型股回购上千万元,无济于事。
拒绝回购的真相只有三个。 这些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不超过净资产。企业资金实力不像账面上所示那样强大的大股东可以无限扩大规模,他们习性地发行红股,不愿取出真实的金银现金进行分红,价格已经是负数。 另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是,实力强劲的上市公司在经济衰退时期,希望为“过冬”积累越来越多的资金。
从目前沪深两市a股1350家左右业绩明显的上市公司来看,其中7成的业绩有所增长。 这与机械工程领域的现金流和煤炭、钢铁等领域所有领域的过剩、大面积损失形成鲜明对比。 基础领域全面调查,大部分公司业绩增长,现金流岌岌可危,总之是一个悖论。
据证券日报报道,截至8月24日,沪深两市共有1343家上市公司公开了库存明细。 其中,上市公司累计原材料库存金额约2284.9亿元,比去年同期2107亿元总额上升177.9亿元,涨幅8.44%。 从成品明细来看,披露该明细的74家上市公司,累计约442.7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44.9亿元增加了197.86亿元,涨幅达到81%。 数据显示,处于产能过剩和债务危机时期,大面积回购、缩股、现金红利不现实。 在现实中,有实力、能承受停机时间的公司在回馈投资者方面树立榜样,不是学习雷锋,而是公司以低价建立市场信用的好机会。
其次,地方政府主导下一轮投资。
地方政府公布了7万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展现出主导下一轮投资的野心,但太阳能发电、造船等行业过剩的产能表明,他们将不再是预见者,有时还会成为资源的错配者。 如果中国下一轮投资继续由政府主导,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豪华体育馆关闭,野草丛生。
a股市场充斥着时髦的明星股,这些上市公司反映了政府相关部门对未来经济的期望,而不是这些企业已经拥有的竞争力。 中国应该大力快速发展中西部,填补经济洼地,但这不等同于在股市扶贫。 中国需要高科技,不等同于让没有盈利能力的新能源公司上市,它是风投和新三板的功能,不是股市的任务。
从国民海外支出水平来看,民间确实有大量资金,政府的工作是为资金提供安全合规的投资环境,投资什么样的项目由民间资本自身决定。 否则,今天的重化工业、多晶硅等领域的悲剧必然在明天重演。
第三,下一个瘦身由国有企业主导。
中国产业必须瘦身、筋骨兴隆,中国企业经过大规模并购重组的过程,将来在基础领域、制造业将有一半以上的公司消失,新的公司诞生。
此次并购重组,对中国经济新生至关重要。 谁来主导这次收购? 是国有企业主导的吗? 看看中铝庞大的资产和巨额损失,看看振华重工的混乱。
投资者表示,全球经济下行,亚洲各国收缩,煤炭项目暂停。 这几年第一次看到唐山的钢铁厂倒闭,但新产能还在,价格更低,效率更高——谁收购谁,市场力量主导市场,还是既得利益层主导市场,这是中国经济的生死问题。
我们不能用后视镜预测前方,但可以改革方向,找到前进的大致方向。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A股市场的三道难题”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