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4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评论家叶檀
在价格改革第三次突破中,发改委价格司郭剑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现阶段在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涨价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现实的原因。
第一,稀缺资源与庞大的人口不相称,稀缺资源的价格上涨势在必行。
中国人均重要资源占有量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引用某集团的数据。 人均煤炭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人均耕地只有世界的40%,水、铁矿石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和47%。 另一方面,我国石油利用效率也很低,浪费严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000年的30.2%上升到年的57.8%。 我国储备丰富的煤炭,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7%上升到14%。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所需的资源如水和天然气等,因浪费、水质下降、过度开采等而处于警戒线,将来有望基本的资源价格上涨。
针对这类产品,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关键。 例如,如果招聘量与排污费挂钩,节约者就可以通过交易市场获利。 例如,开放金融机构参与国际市场交易,以在全球资源价格低迷期确保大规模储备。
第二,垄断导致的价格上涨。
虽然资源整体匮乏,但这并不是资源在所有经济周期都上升的理由。 世界经济有一个明显的周期,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世界资源实物、期货价格直线上升,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低迷,世界资源价格包括石油、煤炭等在内,在很多时间都处于下行道路上。 回顾我们的资源价格,我们会发现,与国际趋势相反,大部分时间处于上升之路,悲伤的煤炭领域是明显的例外。
大家都退后,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释我一个人上去,大家都变成牛和熊的状态。 那就是垄断公司对经济周期的评价失误,需要大众买单。 我们普遍关注的是,垄断领域攫取垄断利润,忽视垄断领域有时会犯不可逆转的错误,出于赌博的心态,出于无知,或者是租房,所有客户都需要买账。 每桶30美元购买储备和每桶100美元购买储备的结果完全不同; 在运价高峰期扩建运输船队,高价大量租赁船舶,这和航运低迷期低价的扩钱,是破产和“遗孤为王”的区别。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下游服务行业的开放,上游价格的监管,如果垄断公司的尾巴没有大的脱落,钱袋就无法控制,上涨的收入就会被黑洞填补。
垄断公司也必须在市场上定价,参照国际价格、国内承受力的政府指导价格仍是定价的根本。
第三,生产效率低下导致的价格上涨。
出口快速发展的前提是降低价格取得价格特点,要素资源价格从人力到水电价格都被控制在低位。 要素价格上涨,就意味着失去了在原有产业链中的位置,必须在上面寻找新的位置,否则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人力向东部移动,迅速发展代工业,东部地区的汽车工业配套产业多被优惠政策包围在周边,各地山头主义使得“肥水不流向外地”。 逻辑迅速发展的是,各城市征收城市费用,即使运输半径增长,道路费用和汽油费等也会急剧上升。
部门之间也有山头主义,从深水港到内陆的集装箱运输只有跨海大桥,没有铁路。 道路桥属于不同部门的审查管辖,由于道路桥是分开建造的,因此资源被大量浪费。 如果不改变这种制度上的低效,资源浪费的印象就不会改变。
第四,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会在短期内提高价格。
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已经和人命相关,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公司就会在短时间内价格上涨。 北京上海等地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的成品油生产价格上涨,客户需要支付越来越多的汽油费,还不能覆盖所有价格。 环境保护要求上升,对燃气自来水稳定性、质量的要求上升,现有的管网、加工设备改造,价格上涨,也同样是大势所趋。
价格改革是一个以涨价为主、价格平准的过程,与其说人们对价格不满,不如说是对价格背后的服务、公益性央企资金不透明、制度上效率低下的不满。 价格改革不仅是价格的下跌,也是价格形成机制的一大手术。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叶檀:价钱改革不仅是涨跌更是形成机制的大手术”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