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4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评论家叶檀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金融改革揭开了面纱。 11月2日,央行发布《关于对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金融支持的意见》。 央行主导的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突飞猛进,实际水流取决于关口大小。 中央银行设置了两条防线,以防止资金泛滥。
第一道防线位于国内区外,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国内区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产生的资金流动与跨境业务管理相同。
第二防线是分期结算,上海地区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央行规定,通过设立试点区分分期结算单元的方法,为符合条件的区内主体开设自由贸易账户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自由贸易区金融改革的最大动向是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
区内居民和非居民都可以设立自由贸易账户,通过该账户实现全球流通。 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和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可以办理跨境融资、担保等业务。 条件成熟时,账户内的外汇资金可以自由兑换。 也就是说,在未来的自由贸易区将贯彻货币自由兑换。 目前自贸账户有条件开放资本项目,区内个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内境外投资、个人跨境支付、跨境贷款等,这为区内个人开辟了qdii限制,可以自由投资
当区内居民通过自贸区通道进行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时,区内居民身份含金量上升,其他投资者通过这一渠道出海的人恐怕大势所趋,qdii的业绩受到更严峻的挑战。 美国股票指数、债券、外汇等国际资本货币市场也有可能波及,取代“渡边夫人”的“中国大妈”占据了国际证券市场的一半江山,时间短则3年,长则10年,已经捉襟见肘。
qfii的规模也将扩大。 《意见》规定,区内金融机构和公司可以按规定进入上海地区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等的区内主体qfii无需长期等待审核,大量境外资金将通过区内平台投向上海市场。 可以想象,如果境外金融机构积极应对自贸区的金融政策,对上海股市、期货市场会有冲击,以利润为主,波动会增加。
离岸金融业务,上海自由贸易区与香港并行。 区内主体境外母企业可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点心债”的发行除香港外,上海自由贸易区增加。 区内机构可以在境外进行外汇融资,根据经营需要,在试验区内注册的中外资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组织可以按规定从境外吸纳外汇资金,并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完善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防范外债风险 融入国外的人民币有确定规定,区内金融机构和公司从国外借来的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投资有价证券、衍生产品,不得用于委托贷款。 自有资金、外汇可以转换,可以投资上海的证券、期货市场,但不能借入人民币投资,避免泡沫和套期保值。
区内机构自由度更大,风险也更大。 中央银行允许区内机构需要按照规定根据真实的货币匹配和期限匹配管理在区内或者国外进行风险对冲管理。 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公司按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和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 要求区内金融机构进行汇率开放型头寸对冲。
虽然没有制定细则,但是央行的态度是积极的。 据上海东方网报道,《意见》公布当天下午,央行上海总部召集上海主要银行行长和部分专家学者举行会议,证实“意见”。 央行传播了“鼓励金融机构尽快行动”的重要态度。 也就是说,可以先推出产品,包括证券公司等不要等待创新。 从目前的流程来看,各银行很快就会接受自由贸易账户。
作为基础条件的货币自由兑换,时间不太明确。 很快,可能会很远,但取决于实验结果。 风险控制好了,马上向其他区域宣传。 如果真的像imf的报价一样,有20%左右的资本外流,可能会暂时停止。 央行将严密监控自贸区资金,防止无止境套利,资金进出仍鼓励实体投资,鼓励境外直接投资。
金融机构已经大规模进入自由贸易区。 万事俱备,只需要等待技术平台铺垫,不需要等到央行态度出台细则,没有裁判员的笛声,金融领域的大战就开始了。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叶檀:“中国大妈”取代“渡边太太”不再遥不可及”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