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7字,读完约3分钟
1月的新增融资额不足7400亿元,大大低于市场预期,但此前市场分析师大多预测1月新增融资额将超过万亿元规模。 这反映了宏观管理者的谨慎,央行不能轻易放松信贷,特别是在1月份物价上涨压力比预期强得多的背景下,信贷放松不容易。
监管层去年年底表示,年主要由国家重点保证持续建设项目的资金诉求。 年末中国的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这意味着今年的投资惯性很大,如果项目没有得到比较有效的调整,建设投资的信用诉求将仍然非常强。 在这种背景下,央行放松信贷额度控制的结果是,大量信贷资源很可能被政府项目吞噬,私营部门仍难以融资。 随着投资反弹,通货膨胀又会卷土重来。
过去,中国宏观管理者为了抑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设立了四条纽带马索。 分别为贷款限额分配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贷款比例和资本充足率。 年之前,实际发挥作用的约束只有贷款限额的控制。 (法定准备金率必须提高到超额准备金率的界限以上才能发挥作用。 否则,商业银行可以将超额准备金变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根据中国商业银行便利的资本补充机制和中国贷款创造存款机制,宏观管理者必须经常牺牲行政手段直接约束银行贷款的扩张。 尽管如此,中国广义货币仍然扩大到经济总量的近两倍。 根据国际经验和imf的观点,m2/gdp指标超过1.7时,一般会发生系统性危机。
这种状况在一年中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变化的外部冲击来源于通货膨胀上升导致大幅度负利率长期存在,银行存款人陷入资产紧缩。 随着金融媒体的脱离,非常大的资产管理市场在短时间内迅速培育出来。
年的金融脱媒表现为银行资产负债的“双重表外化”。 存款“逃离”于理财商品,是债务人的表外化; 相应的资产表外化产生,贷款通过种类复杂的银信合作产品转移到银行表外。
此时,银行债务人已经非常紧张,存款增长速度赶不上贷款增长速度,商业银行开始逼近贷款比75%的红线。
从年第四季度开始,监管层开始集中梳理中国巨大阴影的银行市场。 银行合作、票据信托、同业代收等业务逐一被禁止。 高压之下,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影子银行规模明显缩小。
今年监管政策不断出台,银行贷款“上表”的行为被监管层套现,存款理财化趋势仍在持续,但理财产品对应的资产已变为债券和同业资产。 随着脱媒变得越来越片面,贷款存款比红线更将商业银行推向死角。 如果不能与保险公司签约存款,下一阶段贷款业务“断炊”的可能性也不在少数。
笔者认为,为了缓解这一困境,目前的政策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一、修改或废除《商业银行法》关于75%坏账率的资产负债管理规定; 二是支持商业银行对非金融部门扩展其他债务工具。 例如,大规模批准银行发行定向金融债务(如不久前上市的中小企业金融债务),债券融资发行的贷款不纳入坏账率评估等。 三是大幅度提高储蓄存款利率,抑制投资增长,尽快恢复通货膨胀,实质性减轻存款“出头”的动力。 四、加快扩大债市,特别是大力推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债务发行。 只有这样,才能缓解贷款存款比红线给银行带来的“断炊”风险,确保银行领域的贷款正常投入。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放松贷存比红线约束 防范贷款“断炊””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