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8字,读完约4分钟

这几年一直备受外界瞩目的三一重工,最近掀起了裁员30%的风波。 企业马上散布谣言,不断否定裁员,但6月末,员工人数减少了3000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三一重工调整人力资源战术的原因之一是企业陷入资金困难。 一季度末,三一重工应收账款达到201.23亿元,比期初增加88亿元,但企业账面货币资金为68.93亿元,比年初减少33.53亿元。 同期,应付账款也达到76亿元,比期初增加35亿元。 这是典型的“三角债务”现象。 原来,三一重工是被“三角债务”拖累的。

“有必要再来一次大力度清理“三角债””

这样规模的大企业无法承受“三角负债”的压力,可以看出资金实力本来就不强、盈利能力低的公司的状况。 这几年银行利润那么好,信贷规模增长那么快,很大程度上与“三角债务”长期得不到处理,愈演愈烈有关。 如果三角债务问题得到处理,公司资金周转速度加快,银行信贷规模可能会下降,信贷风险可能会大幅降低。

“有必要再来一次大力度清理“三角债””

当众多舆论将公司资金不足的矛盾归咎于货币政策紧缩、信贷投入不足、融资渠道过于狭窄时,很少有人会观察到“三角债务”对公司资金不足的影响有多大。 现在市场流动性不不足,也可以说是过剩。 去年,全国实现gdp 47万亿美元,同期,银行贷款余额达到58万亿美元,贷款余额与GDP的比为1.23:1。 这还没有纳入大量民间借贷资金。

“有必要再来一次大力度清理“三角债””

在资金如此充裕的情况下,公司之所以仍然感到资金紧张,是因为大量资金从“活钱”变成了“死钱”,用同样数量的资金,资金利润率大幅下降。 尽管本来就有利润,但由于资金周转太慢、效率太低、财务价格大幅增加而出现了损失。 不仅如此,为了缓解公司资金紧张和矛盾,还必须向市场投入越来越多的货币。 另一方面,货币投入越多,“三角债务”也越多; 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过剩,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公司资金更加紧张,形成恶性循环。 这是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货币政策紧缩以来,许多中小企业关闭、停业、倒闭的首要原因之一。

“有必要再来一次大力度清理“三角债””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进行过大规模、大范围、强有力的“三角债务”清理行动。 经过三年比较有效的业务,虽然未能清除所有困扰公司的“三角债务”,但为缓解公司资金紧张矛盾、提高资金的录用效率和运转速度,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有必要再来一次大力度清理“三角债””

但是,现在的“三角债务”和过去还不一样。 当时的“三角债务”是公司间发生最多的,现在的“三角债务”中也包括政府。 据有关方面分析,2008年以来,特别是货币政策紧缩以来,公司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明显上升。 特别是在政府融资平台、与开发商关系密切的领域,两种资金占有尤为突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级政府展开投资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 随着货币政策的调整,大部分政府融资平台都存在着“资金链”的紧张矛盾,成为“三角债务”的源头。 通常,各政府融资平台拖欠的项目工程款估计在30%以上,而且是超过一定期限的非正常借款。 也就是说,起因于政府融资平台的“三角债务”至少在3兆美元以上。

“有必要再来一次大力度清理“三角债””

如果经济过热,“三角负债”带来的矛盾可能还很难充分暴露。 一旦经济疲软,“三角债务”引发的矛盾将无法掩盖和避免。 尽管“三角负债”在蔓延,但如果不在釜底抽薪,而是继续烧水止沸,投入的资金越多,后果就越严重,矛盾也就越尖锐。

“有必要再来一次大力度清理“三角债””

一些“三角债务”确实是由产品、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但越来越多的是由于公司缺乏信用和诚信。 像许多大公司一样,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仍然大量拖欠其他公司的资金。 不拖白、不借白、不借白的思想,似乎已经在许多公司的心中扎根了。

“有必要再来一次大力度清理“三角债””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90年代的“三角债务”清理作战,曾使中国企业经受过信用和诚信的洗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的信用意识、诚信意识。 但是,现在看来,如何从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方面诱惑公司接近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接近信用经济,还需要补习。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有必要再来一次大力度清理“三角债””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