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0字,读完约4分钟

张莉(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战术部副主任)。

中国外贸要尊重市场快速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三个转变”和“三个突破”

“路径依赖”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类似惯性。 指人或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有可能依赖于该路径。 在经济行业中,“路径依赖”现象也很普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9.4%,进出口年均增长16.1%。 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一势头发生了变化,gdp减速,进出口增长率降至10%以下。 虽然这一调整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低速增长也是对中海外贸的自动防护。 这是为了小幅度变动、低速成长

“中海外贸应不使“路径依靠””

遗憾的是,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公司层面,很多人都看不到市场这个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规律,依然在等待外需市场的恢复,期待着曾经的高增长。 这患有“路径依赖”症,其结果很可能是中海外贸错失了自我修复和调整的战术机遇。 在全球经济调整完成,进入复苏和再增长轨道后,中国外贸仍要紧跟国际市场步伐,否则中海外贸将必须放弃两个依赖,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和三个突破。 从政府到公司,必须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是中海外贸自我修复和调整期,政策和公司布局必须顺应这一形势,力求在这一时期培育和形成中海外贸新的竞争特征。

“中海外贸应不使“路径依靠””

首先,必须放弃对以前流传下来的比较特征的依赖。 价格、汇率是推动我国外贸高增长的主要因素,从目前形势看,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上涨对我国外贸增长构成压力,公司平均薪酬上涨10%-20%,许多公司综合价格上涨40%。 人民币升值已成为外贸公司的烦恼,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累计上涨30%以上,等于出口公司利润空之间削减30%。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公司反映公司利润率下降,平均降幅为10%~15%。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支撑我国海外贸易高速增长的原有特征正在减弱,依赖以前流传下来的价格特征而迅速发展的加工贸易、能源扩张模式等需要加快调整和变革。

“中海外贸应不使“路径依靠””

其次,必须放弃对以前流传下来的市场费用诉求的依赖。 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欧美日,这三个市场在中海外贸中所占份额达到42.1%,中国曾经的高速增长也惠及这三个市场的高成本模式。 但是,金融危机以来,欧美金融体系的矛盾和问题逐渐爆发,过去采用的货币政策刺激下的支出和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美国仍然在推行新的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和日本也随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这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动。 这是金融危机期间避免经济大衰退的唯一方法,因为毕竟不是长远的计划。 欧美各国也已经开始反思经济的快速发展理念,逐渐调整过去的高成本、高福利政策,即使在经济复苏后,外需市场也不容易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规模。 中海外贸需要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术,巩固欧、美、日等早就传入市场的东西,并着力扩大与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

“中海外贸应不使“路径依靠””

放弃渠道依赖,是指中国外贸尊重市场快速发展的客观规律,“三个转变”,即外贸由政府主导主要向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转变。 从能源扩张型快速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快速发展模式转变; 从依靠以前传下来的价格特性转向了培育综合要素特性。 特别是要在三个方面尽量实现突破。 一是将对数据和数量的评价转移到对质量和能力的评价上。 二是制定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进出口战术三是形成贸易与产业相协调的外贸政策体系 如果能实现这“三个转变”和“三个突破”,中国的对外贸易就能以“三个变化”应对万变。 无论国际市场如何变化,符合市场诉求、顺应时代快速发展、注重质量、守信用的中国外贸一定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稳健、持续、长足的快速发展。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中海外贸应不使“路径依靠””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