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0字,读完约3分钟
◎苏培科(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虽然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调没有放松,但开发商海外融资的躁动和“地王”的频繁出现,证明了开发商不重视调控政策,使得房地产调控者显得不自然。
据统计,截至1月30日,大陆房企海外融资额超过400亿元,大陆房企海外融资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这些融资大部分用于购买和囤积土地,进一步提高土地市场的成交溢价率。 房价和地价上涨的预期也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受益匪浅,使中国经济和楼市调控陷入困境。 如果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再次陷入“空调”,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上涨,泡沫破灭,外资撤出,后果不堪设想。
住宅企业大量的海外融资会给中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根据央行公布的融资数据,全年银行贷款增加8.2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额达到15.7万亿元,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已达到52%,与去年的90%相比减少了很多。 理论上是好事。 融资结构多样化和融资结构优化有助于分散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但“影子银行”的比例不断上升,也获得了信托、民间融资、高利贷、海外融资等融资方法
从国内公司贷款和融资结构来看,大部分以短期融资为主,大家对未来中国实体经济不乐观,由于总诉求不足和产能过剩,资金供给远远大于诉求。 因此,通过各种渠道融合的资金大部分流入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行业、投资产品行业,目的是为了快速赚钱,但也营造了风险。 据中指院对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统计,房地产业贷款比例在下降。 这似乎表明银行等金融机构防范了房地产行业融资的风险,但事实并非如此,银行在房地产行业的参与度依然很高,年比例的下降与监管层调控和信贷限额紧张有关,并未积极缩小。 此外,许多房地产公司和“两高一限”的公司大多采用信托、私募股权、海外融资,绕开了监管者的视野。 这不仅会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对冲,还会加大金融风险的体外循环。 关键是,这些融资大多建立在房价和地价上涨的预期之上,如果中国房地产周期性调整,表外融资的风险将层出不穷,从而重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
目前,在全球量化宽松的大背景下,房企海外融资吸引大量外汇,增加外汇占用金和国内基础货币乘数型投入,形成进口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为不应该鼓励房地产公司大量海外融资,反而应该重视。
目前,要全面调查国内房产数量,采取必要的税收管理手段,增加多套房所有者的持有价格,通过税收杠杆让拥有多套房的人释放存量房和空置房,减少房屋的空置房和浪费, 而且,中央政府应该增加保障房的供给,让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和愿意建设保障房的民营企业一起建设保障房,确保保障房的进度和质量,改变房价上涨的预期,只有这样,房价才能回到合理的水平。 此外,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与“稳定增长”并不矛盾。 如果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进度和数量,就可以拉动房地产相关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也不会大幅减少,地方政府的出售收入和开发商的利润会减少,但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房地产的合理回归。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都打电话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8359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无锡: 15152247316广州: 020-89660257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苏培科:警惕房企境外融资潮”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