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89字,读完约5分钟
◎许鑫
中央和各地国有公司改革政策相继出台,国有公司改革方向逐渐确定,资本市场也不定期为国有公司改革而兴奋。 但是,在这些改革方案中,救助性改善多,壮士断臂式少,特别是国有公司破产的问题很少。 在国家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金融输血的背景下,必须注意不让国有企业成为既没有破产也没有活力的“僵尸公司”。
美国经济学家edward kane在研究日本1990年左右的经济危机时,最先提出了僵尸公司的概念。 指的是没有任何活力、没有前途、由于政府和债权人的支持而不会破产的公司。 1990年左右,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经济衰退,公司经营困难大幅加剧,但商业银行非但没有催促贷款,反而加大了贷款力度。 与西方国家不同,由于资本市场不够发达,日本公司在融资方面依赖商业银行。 一家商业银行和基金会公司形成了密切的关系。 公司破产后,商业银行坏账率的上升会引起商业银行的破产。 日本政府为了稳定宏观经济,鼓励支持商业银行的放贷。 最终银行和公司陷入了效率低下的平衡,商业银行必须持续向公司提供融资,公司不能不断增加债务破产。 即使统计数据不足,也能直观感受到日本大企业的破产数量非常少。 例如,索尼近年来持续亏损,破产传闻不断,但依然没有破产迹象; 奥林巴斯去年爆出了粉饰决算的丑闻,但最终只以罚款告终。 这些公司造成了资源的不匹配,严重削弱了日本公司的创新能力,限制了其他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的成长。 学术界从这个立场解释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很有说服力。
目前,我国部分国有公司有迅速发展为“僵尸公司”的趋势。 1997年以后,当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导过国有公司破产浪潮,此后国有公司破产屡见不鲜。 国有公司出现问题后,相应级别的政府往往会采取给予财政补贴、向商业银行寻求贷款等各种方式进行救助。 近一两年来,河北省曹妃甸工园区建设存在问题,省投融资平台面临挤兑危机。 结果,河北省政府直接出面,表达了相关金融机构的信息。 从债务总额、资产负债率和利润率来看,国有企业逐渐失去活力,基本不可能依靠利润偿还债务。 年国有公司总债务为67万亿,比2004年增长近4倍,年均增长率为17%,超过了gdp增长率。 2008年以来,国有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持续小幅上升,全年为64.5%,高于40%-60%的安全线路。 2006年以来,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从12.40%逐渐降至年6.9%,但年上市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58%,几乎是国有企业的两倍。
国有企业“僵尸化”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威胁之一。 持续运营减轻了就业压力,表面上维持了社会稳定,但僵尸公司阻止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
国有公司是我国银行领域最大的顾客,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中国有难以承担责任的公司。 本质上,国有公司提高了我国无风险利率的水平。 无风险利率是指投资者通过不承担信用风险的贷款获得的利率水平。 理论上,一国的国债利率是无风险利率。 因为国家可以发行货币偿还债务。 无风险利率为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必须在无风险利率上加上风险溢价。 例如,如果我国目前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3%左右,民营公司风险溢价为3%,那么这家民营企业的融资利率必须为5.28%。 但是,国有企业不倒闭已经成为公认的“政治正确”,所以所有投资者都期待着国有企业出现问题时,政府给予支持。 在一致的预期下,无风险利率实际上被提高到了国企债务利率的水平。 在目前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维持的背景下,国有公司一年期债券到期收益率仍一般维持在4.0%以上,相当于其他融资主体利率基本上涨了1.5个百分点。 更严重的是,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比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特征,两者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为。 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国有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同期工业公司。
“僵尸公司”必须限制社会的创造性。 就像二十年前,walkman率先成为手机音乐一样,日本产品以创造性和质量而闻名。 但是现在质量还很高,创造力与日本产品越来越远。 日本至少错过了液晶显示器、高端智能手机、电子商务等几大潮流。 年,日本大阪工商会议所的调查结果显示,上司认为年轻员工最擅长的是“遵守纪律”,最不懂的是“创造力”。 近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潮流大多由民营公司开创,即使在汽车这样的资本密集型领域,突破性的进展也是由华晨、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完成的,而不是被期待国家投入巨额资金的一汽、二汽。 创新是对公司破产威胁的本能反应,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如果在众多政治任务的推动下不能失误,政府持续注资也不倒闭,国企就有可能表现出既没有创新动力,也没有创新能力。
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减少。 1998年,美国金融市场有8851家上市公司,年仅4100家。 除合并外,消失的公司大多破产退市。 的日本上市公司在持续增加,只在去年有所减少。 如果安然和雷曼兄弟是日本公司,可能不会让他们破产。 美国经济的弹性和恢复力令人印象深刻,每次经济危机都能迅速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2007年以后的3d打印、页岩气等。 这与美国市场良好的公司淘汰机制有着必然的联系,旧的大公司破产,新的大公司才能诞生。
(作者是资深宏观经济评论家)
(注:其他媒体来源中注明的内容来自其他媒体。 转载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和APP赞同其意见。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许鑫:没有破哪有立,当前国企改革的最大矛盾”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