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8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9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笔者现在试着对这次央行降低储蓄率的经过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如何认识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的典型优势是规模可控、可控、较为准确地控制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 2007年至今的历次储蓄率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显然,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我国货币当局(即央行)多次尝试的宏观调控工具,并被管理层所吸引。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表示,“存款准备金工具具有主动性强的优点,收缩流动性比较及时迅速,能够长时间“深度”冻结流动性,适合中长时间和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局面。”
“合理”的储蓄率的标准
存款准备金是央行必须向商业银行存入央行的钱,其含义可以从字面上理解。 但是,学术界也经常将存款准备金视为央行向商业银行征收的税收,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事情。 很明显,商业银行把钱存入央行而不是上市,失去了可能得到的贷款利息的利润,这个机会价格改变了形式,构成了税收。
要全面拆除存款准备金的决定,需要考察家庭/公司、金融机构和货币当局三个部门。 显然,家庭和公司不仅进行费用和生产活动构成实体经济,也是流通货币的最终诉求者。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接受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支付服务。 另一方面,作为货币当局的中央银行通过采用存款准备金冻结基轴货币,配合外国汇市的介入回收流动性。 从存款准备金税的角度来看,货币当局的目标是使这种存款准备金税的税收最大化。 考察这三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求出平衡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的张晓慧、纪志宏、崔永在优秀论文中表示,根据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得出的结果,目前我国实现准备金税最大化的最佳准备金率为23%左右。 这些理论推导出的模型基于一系列严格的假设,这些假设与实体经济运行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我认为这可能是目前学术界对我国目前适当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最佳评价。 再加上这几位研究者的官方背景(张晓慧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这项研究的政策含义尚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论文被选为中国金融学会第九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的一等奖,并在央行网站上发表,得到了央行高层的同意。 这篇论文是2008年完成的,我认为对目前我国的情况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因此,笔者评价说,我国货币当局承认的最佳存款准备金率为23%左右。 不足23%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都在政策调控能够发挥的空之间,超过23%的水平有可能实现相反的调控效果,因此我国货币当局将慎重使用。 因此,23%可以认为是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合理适用“上限”。
这次下调的时间
今年1月,我国新增融资只有7381亿元,存款大幅流失8000亿元,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放贷能力。 鉴于资金紧张,截至上周,央行已连续7周停止发行央票。 这一轮存款准备金率下降释放出来的流动性的一部分,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年后公司的融资状况。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盈余持续高位运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冲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抑制货币信用过度膨胀成为该阶段货币政策调控的首要目标,存款准备金率自2007年以来已调整了34次。 目前,我国的贸易盈余正在缩小,今年外汇占款投入的压力也相对减少,这也导致了存款率的下降。 此外,我国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为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供了时机。
年6月20日生效的21.50%这一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不仅居我国货币管制史上的历史高位,在全世界也属罕见。 根据我们以前解体的适度保存率“上限”23%,仅距离21.50%这一高水平1.5%。 以通常的0.5%一次的控制力来看,只有3次控制。
任何政策都有适用范围,存款准备金率也不例外。 显然,面对存款准备金率这种易用的货币调控政策,我国央行需要“保护性招聘”。 如果过早地使储蓄率接近23%的最佳均衡水平,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的调控效果会大幅下降或产生负面效果,从而自行废除武功。 好药还得在关键时刻采用,以免生病后随便吃抗生素。
趁当前国内外经济出现一系列信号,我国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稍有减弱,央行不仅可以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一定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保护这一重要调控政策的适用性,进一步扩大准备金工具的采用空之间 这表明我国货币政策运用日益成熟。
对储蓄率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看法
为了评估存款准备金率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首先需要确认的是,央行自去年12月以来这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行为,货币政策并未放松。 笔者更愿意相信,降低储蓄率本身就是货币政策宽松的表现之一,但它是管理层自主调整货币政策调控方法的战略性行为,而不是政策的转变。 现在把这次储蓄率的下降视为货币政策的拐点还为时过早。 但根据2008年第四季度的经验,央行可以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存款准备金率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从而攻击、退守央行的货币政策。 央行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时机很可能在今年上半年。
中国央行管理层从去年到最近在各种场合都表示目前货币政策的基本思路是维持“稳定”。 今年2月17日,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表示,不要指望货币政策会大幅放松。 其实,回顾一下近年来我国货币投入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实施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多么的困难。
可以看到,从m0到m2的长期趋势依然在增加。 虽然近期个别指标环比略有下跌,但观察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可以发现,年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的初步预期增长率为14%左右。 流动性泛滥略有好转,但在此放松货币政策,可能破坏物价稳定等宏观调控成果,后果严重。
其实,在把握了全年货币政策不宽松的“稳定”基本基调之后,我认为越来越多的目光需要投向货币政策的调控方法。 一旦我们注意到管理层的频繁态度,一切就会清楚了。
除存款准备金率外,央票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另一个主要工具。 目前,央票滚动发行量越来越庞大,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也引起了许多争论。 年3月24日,央行网站发布了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的签名复印件。 张慧说:“由于结构调整有一个过程,未来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状态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关于未来的货币政策,张晓慧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将更有条件地逐渐强化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工具的作用,从数量偏重型控制越来越多地利用价格型控制。” 张慧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基于经济金融快速发展的程度,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利率等价格杠杆诱惑预期、调节资金供求的作用。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利率政策也并非没有负面作用。 比如太贵会吸引热钱。
2月20日下午,《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网站报道:“中国政治局: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对比性。 他说:“详情请看下文。”进一步印证了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宏观政策格局。 这个基调实际上去年12月中旬闭幕的中央经济实务会议已经提出。 在此背景下,不适宜过分重视此次降低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 基于这一评价,此次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和楼市的影响微弱,在此不再赘述。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存准率下调, 凸显我国货币政策运用日趋成熟”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