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7字,读完约3分钟
据报道,日前正在中国访问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将协助发表联合研究报告。 《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书的第一个拷贝是:中国如果不进行深刻的改革,就有可能面临经济危机。 报告书敦促中国缩小庞大的国有企业规模,在运营模式上接近商业企业。
据悉,该报告由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编写,展示了中国未来20年的改革路径。 佐利克说,中国的“十二五”计划指出了前进的道路上“需要做什么”,该报告试图证明“怎么办”。 由此可见,该报告的构想相当高。 特别是,该报告提出的“不改革或面临经济危机”的观点,对公众的视觉刺激相当大。
笔者没有列出该报告的全貌,无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但从佐利克透露的消息来看,该报告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反思现实。 例如,他明确了中国必须应对的许多挑战是我们日常讨论最多的问题。 也就是说,该报告中讨论的问题与舆论日常讨论的问题相近或一致。 但是,日常讨论很零碎,这份报告书的复印件可能比较完整。
诚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基本上完成了许多浅层次的改革,需要从常规改革进入深水区。 否则,中国国内的经济、社会矛盾不仅越来越多,也很难顺利融入全球化的浪潮。 这样,今后面对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概率很高。 所以,即使没有编写这种有分量的报告书的相关机构,每一个有良知的机构和市民也必须有自觉推进改革的责任和意识。
最近,关于“改革”的讨论正在升温。 虽然“改革”是老生常谈的老话,但近来对“改革”的讨论似乎抛弃了概念化、口号化,变得越来越实用和内涵化。 例如,《人民日报》日前发表文案《宁可进行“不完善”的改革,不要改革危机》,被多家媒体转载,引发了关于“改革”的更广泛讨论。 例如,前几天参加“海外华文媒体社长看中国两会”的问卷调查时,许多华文媒体社长不约而同地将“改革”作为建言两会的一个关键词。
这表明,许多人认识到,“改革”才是中国社会的“中心话语”,特别是“改革”是当前中国最必须积极面对、最难啃的问题。 例如,关于国有企业垄断,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口水,但国有企业改革只是数量上的减少,整体规模没有减少,垄断结构没有改变。 在许多行业,垄断领域的大门看起来是敞开的,但民间资本进入时,脸都青肿了。
“不改革或面临经济危机”的观点并非首次。 其实,不改革不仅仅是经济危机,也有可能面临社会危机、教育危机、文化危机等。 但遗憾的是,过去的“危机论”并没有产生多少推动力。 相关机构撰写的这份报告,可以抛出“不改革或面临经济危机”来逼近深层改革吗? 笔者有这样的期待,但也有不少担心。
之所以期待“经济危机论”逼近深层改革,是因为该报告的篇幅比较全面,正好最近国内讨论“改革”的呼声很高,可能会触及有关方面,但推进深层改革的阻力很大。 例如,既得权益层是公认改革的最大阻力,改革的“操纵者”中既得权益层自身如何“割肉”呢? 可见,推进深层改革需要体制内的努力,也需要体制外的力量。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经济危机论倒逼中国深层次改革”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