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8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投行经济学家陶冬在一篇文章《中国陷入流动性陷阱》中提出了对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担忧。 笔者认为这种担忧不成立。 中国现在不仅没有面对流动性进程的可能性,而且还面临着史上最严重的流动性不足,这种趋势将会更为严重。
陶冬认为,面对增长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将放弃近年来不成文、轻易不动利率杠杆的规则,在一个月内将基准利率降低两次。 随着准备金率的下调和信贷政策的松动,中国的货币政策各方面都有所放松”。 陶冬的这个说法不符合事实。 首先中国的利率下调并不意味着流动性的到来。 首先利率下调了两次,但仍处于高位,另外准备金下调更是取之不尽,中国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20%的高位,依然处于收紧的境地。
货币的多寡另一方面,也要看实体经济对货币的吸附能力。 目前,中国正在再次进行投资。 目前,中国只进行投资,不调整存款准备金,最终结果不是流动性过剩,而是流动性不足。
如果中国只有实体经济,无论有多少货币,也不会出现流动性过剩。 因为对公司的投资有风险。 但是,目前中国除了政府投资外,还在吸取供给学派的意见进行大规模的公司改造。
温家宝总理7月30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公司改造工作的全面部署,明确了鼓励和支持公司技术改造的五个重要方向。 一是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 二是加快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宣传应用。 三、加快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技术的宣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率。 四是大力推进精益制造,改进工艺,提高制造水平。 五是深化新闻技术应用,加快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关键通用技术的宣传应用,推进新闻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这些是供给学派的典型方法。 这都要吸附大量的资金。 这也是这次经济衰退对策的新举措。
流动性过剩是2007年中国经济的表现,此后中国就没有出现过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年的中国通货膨胀是由于投资过剩,不是货币过剩。 根据笔者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大多是经济增长引起的。 换言之,经济增长是引起通货膨胀的第一要素。 历史数据显示,中国平均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带动1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如经济增长8%,通货膨胀将达到4%。 这是因为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超过10%,中国的通货膨胀就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年末开始的过度通货膨胀对策所导致的流动性不足一直困扰着中国。 以2008年货币政策和经济过热时期的货币政策为对象,2008年存款准备金最高位为17%,到2011年11月达到21.5%,比2008年最高位高出4个百分点,冻结资金(纸币) 1万多元,间接贷款约21.1 %。
中国流动性不足最明显的就是高利贷横行,公司倒闭。 中国去年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公司破产浪潮、民营公司房屋跳楼、退路风波,这一现象至今未得到缓解。 笔者断定,如果没有货币政策的放松,在这一经济刺激政策的冲击下,中国的流动不足将更加突出。
8月3日,中国多家媒体发出信息称:“20多家钢铁贸易公司因贷款到期无法偿还,被上海民生、光大等银行集中告上法庭。” 这只是开始,大戏还在后头。
免责声明:通过智库发布的原始经济学人文案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为通过智库进行学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仅供学术交流和网民参考。 其原创性和文章中提到的文案和文案未在本网站得到证实,对本论文及其全部或部分文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的本网站未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请网民自己确认相关内容。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中国将面临史上最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观点争鸣】流动性过剩还是流动性短缺?”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