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2字,读完约4分钟
◎张茉楠(国家新闻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年以来,人民币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双向波动”,外汇占款由正转为负,外汇储备净减少,这些新优势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货币金融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值得关注。
在我国货币供给机制正在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资本流动双向平衡常态化、资本项目出现赤字的大背景下,基于汇率水平的货币投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央行历来流传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不同货币的资产转换,也被称为“货币替代”的现象在起作用。
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我国“货币替代”的程度迅速上升,到1997年下跌。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外汇储备升值、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居民增持本币资产、减持外汇资产,引起基轴货币的过度投入,也引发了近年来“货币反向替代”的问题。 但是,全年,人民币呈现出“大跌”的趋势。
与人民币升值情况相比,长期汇率有背离的趋势。 彭博统计数据显示,年11月中旬,一个月人民币远期汇率为0.98%,为2008年12月以来最大。 此外,1年期人民币元拆借期货( ndf )的合约价格也持续下跌,虽然近期下跌,但远低于即期汇率,继续维持贬值预期,发展为“债务本币化、资产外汇化”趋势。 在银行外汇存款贷款方面,资产外汇化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仅以年前7个月为例,1月、4月、7月人民币存款分别减少8000亿元、4656亿元、5006亿元。 同期外汇存款累计增加2663亿美元,这一增加量是同期的12倍多,尽管下半年外汇存款开始减少,但年末外汇存款余额为40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7.8%,全年外汇存款增加1314亿美元。
大幅增加的外汇存款在改变公司和居民的资产结构的同时,也影响着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度和货币信用管理,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货币供给机制。 年末以来,央行三次下调准备金率,向市场发出货币调控稳定增长的信号。 另外,还发出了当前货币生成环境出现逆向变化的重要信息。 由于外汇占款增速暴跌,外汇占款推动了货币增长的货币供给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央行年金融数据显示,年第四季度我海外汇储备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负增长后,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长1238亿美元,但随后的二季度再次出现季度负增长,同比减少650亿美元,三季度为500亿美元。
比外汇储备增长率缩小更大的变化是,资本跨境流动从单边顺差变为“双向流动”。 外管局年三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年三季度,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赤字517亿美元,这是年二季度出现赤字后的又一次赤字,到目前为止,三季度累计赤字规模达到368亿美元,四季度情况没有太大改善,
这种双向波动的一些变化已经在外汇占款数据中体现出来。 去年以来,外汇占款新增出现了罕见的弱增长和负增长局面。 年1~6月外汇获得额仅为3026亿元,不到去年同期增长率的15%,下半年多次出现负增长。 根据最近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底,我国金融机构外汇获得额为人民币25.719万亿元,低于10月底的25.792万亿元,减少736亿元,预计全年外汇获得额将近1万亿元,大幅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预计,在未来资本流动双向平衡常态化、资本项目甚至出现赤字的大背景下,我国货币供给主渠道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这对央行一直以来流传的货币政策来说是新的挑战。 尽管央行不需要像过去一样,通过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创造央票来“抵消货币”,缩小冲销和财务价格,但在以往货币供给模式发生变化、以往货币扩张能力收敛的新局面下,央行也占有外汇。
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将面临新一轮重大改革,央行不再扮演外汇“买卖”和“套期保值”的角色,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已不是不可能实现,究竟以什么来明确基础货币的投入,提高货币乘数,才是下一步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中国货币供给机制面临重大改革”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