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0字,读完约5分钟
项峥
虽然期望不是经典生产函数的一部分,但近年来各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实践表明,期望不仅影响社会诉求,而且容易引起宏观经济波动,成为预测宏观经济运行趋势的极其重要的先行指标。 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相继退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逐渐显现,今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增长弱于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 4月16日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比此前的预期下调了0.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微观层面的预期出现了逆向变化的迹象,再库存动力不足,公司预期不稳定,微观层面的经济活跃度下降。 这种态势有可能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进程,因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根据库存周期理论,去库存过程结束后,公司通常会着手采取大层次的再库存行动,以适应市场诉求的增长。 但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产品库存指数比上个月下降了2.5个百分点。 这表明,上一个库存周期的结束并未成为再库存的及时转换,反映出市场诉求薄弱、产能过剩仍然制约着市场诉求的有效扩大。 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9%,从1月到2月下降1个百分点。 制造业景气下降,服务业增长也放缓。 4月份中国汇丰服务业的pmi降至51.1,创下2008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汇丰中国的综合pmi数据(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也从3月的53.5降至51.1,为去年10月以来最低,显示生产增速微弱。 综合这些数据流可以明显看出,依靠投资刺激的“强心针”作用,只能暂时缓解和掩盖经济阻滞运行中内在的矛盾,刺激效应结束后,宏观经济又恢复下行态势。 不仅如此,还应看到宏观政策强心针的刺激作用每次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导致经济内在运行矛盾得不到处理,市场诉求减弱,从而影响微观层面的断货和再库存周期的顺利转换。
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在增大,当然也影响了公司预期的稳定性。 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司信心指数为122.4,比公司景气指数低3.2个百分点。 从去年9月以来宏观经济的恢复情况来看,首先是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拉动的结果。 分析公司景气指数领域和公司类型构成,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复苏较多,大公司回暖比较明显,许多产业和广大中小公司景气程度不理想,经济信心依然脆弱。 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的小型公司pmi为47.6%,比上个月下降1.7个百分点。 另外,在个别pmi指数中,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的小型公司都低于50%。 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对扩大就业和推动宏观经济增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他们的经济景气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观经济水平的经济活跃程度。 广大中小企业经济衰退,可能影响微观层面的公司信心,进而通过微观决策机制减少投资和生产。
从用电量指标看,3月份社会整体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9%,增速比1月至2月回落3.5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 从铁路货运量来看,一季度全国铁路货运量比去年同期减少0.8%。 从应收账款规模来看,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达到8.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公司销售收入向现金流量的正常转换渠道明显不好。 从狭义货币供应量指标来看,3月m1大幅增长11.9%,与宏观经济表现脱节,不排除资金在银行系统空中周转的可能性。 从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从业人员指数低于50,社会就业增长情况仍不明显。 据最新报道,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只有3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二战后世界经济结构长期失衡的必然结果。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区块加速了向福利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依赖于支出超额驱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支出泡沫,急剧扩大了新兴经济体的生产能力。 但是,从长期来看,借款费用缺乏稳定性。 如果偿债机制出现风险,产能明显过剩。 因此,虽然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讲,与以往的经济危机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仍然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高债务杠杆化三大因素的制约,要实现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宏观经济的在线修复,必须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支出和投资意愿,提高社会诉求 在这种情况下,微观层面的预想转换是绝对不能低估的现象。 要真正稳定微观经济层面的经济信心,实现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预期,只有抓紧实施结构性调整政策,消除房地产泡沫,消除过剩产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作者是宏观经济评论家、经济学博士)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观察,微观层面预期在悄悄转向”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