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7字,读完约4分钟

◎谭浩俊

在欧洲央行、丹麦、瑞士、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相继下调利率后,澳大利亚央行近日也宣布,将夜间拆借利率从25个基点下调至2.25%。 同样面临经济压力的中国人民银行,也终于坐不住了,打开了门。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并且,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强对中小企业、“三农”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对中小企业融资占比符合转轨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我国农业快速发展银行提高人民币存款

“央行终于打开一扇门”

这次下调,和上次降息一样,让外界感到意外。 从去年12月到现在,央行已经通过“滴灌”式的操作,释放了上千亿元的流动性,很多机构预测近期内不会发生准利率下降。 但是中央银行,又出了事故。

根据央行日前的一贯做法和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早就应该制定降息准政策了。 但是,央行掌握着政策的大门,不想松懈。 表面上,这可能是控制思维和方法转换的标志。 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像以前那样频繁采用降息准手段的想法了。 相反,它公开了市场操作等影响相对较小的工具。 从深层次来看,央行已经非常清楚,目前的经济金融关系已经不太协调,金融工具难以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明显的作用。 搞不好的话,负面影响可能比正面影响更大。 与其冒险放松货币政策,不如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政策进行微调。

“央行终于打开一扇门”

也许,即使是同样的政策,也不能不承认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取得的效果会不同这一事实。 例如,在投资拉动政策中,许多国家可能以不及中国的速度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财税、金融手段,特别是降息标准等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远远不及其他国家。

“央行终于打开一扇门”

先看利率下降政策。 当然,利率下降对公司的正面作用和影响非常大。 特别是处于困难时期的实体经济,可以说是饱受旱灾的甘霖。 这项政策被认为是许多国家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经济震荡手段之一。 因为,低息政策为这项政策的作用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是一个超高利率政策的国家,不仅名义利率高,实际利率也高。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更恶劣,融资价格也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下降带来的作用也与预期相差甚远。 利率下降的效果,很快就会被银行的不规范行为所掩盖。

“央行终于打开一扇门”

重新考虑准政策。 目前,银行的经营理念也基本处于半市场化状态。 银行向顾客投入资金时,第一不是考虑市场,而是混入市场以外的因素。 这样的信用结构,其作用和效率肯定与预期相差甚远。 即使追加新的贷款,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按照目前的信用结构流动,不能按照决策层的目标流动。 去年以来,政策方向非常确定,但经过银行的操作,方向也基本搁置。 这次下调政策是故意的非常确定的,也完全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 但是到了银行,是否真的可行,只能注意了。

“央行终于打开一扇门”

从去年的新增融资情况来看,9.78万亿元已经创历史新高。 也就是说,政策已经开始偏离稳健的状态。 但是,为什么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仍然处于这样严峻的资金状况呢? 问题已经不是政策是否放松,而是政策的作用效果如何,是否出现了政策的引导作用。

“央行终于打开一扇门”

既然问题脱离了政策的范畴,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应该只停留在放宽政策上,而应该从政策实施的作用和效果上寻找问题。 如果这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处理,即使政策重新调整,也无法从根本上处理公司融资难、融资高的问题。 为了保证政策实施的作用和效果不受损害,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让更多的民营银行特别是民营小银行进入金融体系,冲击现有的金融结构,使国有银行感受到些许生存危机,增强经济服务意识

“央行终于打开一扇门”

经济困难的时候,准利率降低都是重要的手段,但是现在的金融环境似乎不支持准利率降低。 这个问题,必须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千万不要以为制定了准政策,保证了经济增长,放宽了资金,小型企业的生活也变得轻松了。 这次下调释放的资金,比较有保证的可能是重大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可能是基础设施建设,但对于中小企业和“三农”,我觉得不太好。 准政策的制定很意外,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资金投入并不意外。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央行终于打开一扇门”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