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4字,读完约5分钟
从“诉求侧”重视“供给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官方经济学思想转变的必然选择。
中央高层在过去的10天里频繁提到了供给侧的改革。 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可以说是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分水岭。 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正式提出:“适度扩大总诉求,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飞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十二五”的建议稿指出,“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的诉求,创造新的供给,
经济学家马光远对《每日经济信息》(以下简称nbd )记者表示,这也意味着“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增长、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打破各种障碍,释放经济增长活力,释放潜在的
减速增长,转换经济引擎
nbd :过去我国对经济增长的重视程度更高,经济调控也以投资扩大为代表的诉求侧政策为主,现在的情况有变化吗?
马光远:从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来说,7%的增长是高增长率,如果这个数字大家都认为不好,那就证明了整体经济的基本走势出现了误读。
目前,制造业、房地产、出口、投资、费用、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承担着中国经济增长99%的动力。 但是,这6个因素最近都有些问题,只有基础设施投资去年全年增长了21%,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率。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更换发动机,从全国范围来看,没有新的发动机可以代替过去的六大要素,但如果仍然过分依赖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今后的道路只会越来越狭窄。
nbd :下一步,中国经济应该着力的首要矛盾是什么?
马光远(未来3~5年间,产业必须转型,我们可能会面临公司重组、破产等诸多冲击。 但我认为应该担心的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在减速增长中,如何完成经济增长引擎的转换,如何完成思维的转换。
过去30多年,公司竞争第一是规模、成果领域的巨头,而且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获得竞争力。 目前,中国制造业总规模居世界首位,但竞争力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在新的周期下,世界主要经济板块正在谋划两件事。 也就是说,这是再工业化、全球战术新兴产业行业的新布局。 下一阶段,对中国来说,要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稳定阵地,首先应该做两件事。 构筑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在战术性新兴产业行业取得高分。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接下来的30年里很难发生奇迹。 我们只有通过改革,改变快速发展的方式,通过创业创新,才能真正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问题。
对供给侧的必然选择
nbd :高层也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关口,多次提到供给侧改革,你认为这有什么现实意义?
马光远:“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指建立制度层面跨越中等陷阱所需的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活力。 在技术层面,在通过营造鼓励创新的生态来实现创新驱动的人力层面,在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跨越的社会保障层面,通过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的改革,实现了共享的快速发展。
从“诉求侧”重视“供给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官方经济学思想转变的必然选择。
现在的中国经济,包括制造业、人口奖金、费用等在内的从以前流传下来的引擎正在变弱。 这也意味着,不要通过加大刺激来人为实现所谓的“高跟鞋式增长”,而要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来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nbd :以增长为重点的供给不是从中国开始的,你认为它的内容是什么?
马光远(中国经济学的思想转向“供给侧”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美国经济面临的环境不同,但有很多相似之处。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也陷入了战后黄金期以后的大停滞。
在宏观经济学发展史上,“供给学派”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风靡一时。 该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兴起的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诉求方理论,特别侧重于供给方的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诺奖获得者蒙代尔和拉托。 其政策主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刺伤了美国经济最大的病症,被美国总统里根采用,作为“里根经济学”而闻名。
供给学派强调决定经济增长的决策因素,认为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是经济中劳动和资本的配置和有效利用,抑制潜在增长率的首要原因是过度的政府干预和过度的税收。 这一主张是放松各种管制,降低边际税率。
选手的最终成绩取决于体力,而不是短期训练和奖金等刺激政策。 这就是供给经济学的真正含义。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马光远:告别诉求“兴奋剂”模式 官方经济思路转向供给侧”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