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3字,读完约4分钟
临近年底,业界对楼市明年走向的预测蜂拥而至。
近日,路透社报道,中国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上涨2%,去库存至少需要两年时间。穆迪企业预测,中国商品房销售增速将降至5%以下。中国社科院发布最新一期的《中国住宅快速发展报告》,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
对于“房价急速下跌”的评价,业内人士大多持反对意见。 笔者也认为,即使只看相关词句,到某一季度的房价评估为止也是正确的,这确实在逻辑上有缺陷。 目前,稳定增长的压力巨大,但房地产市场对稳定增长、防范风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评估房价可能会偏向“快速下跌”。
另外,尽管过了一年的黄金期,楼市还是在寒冷的冬天点燃了。 “地王”已经从北京扩展到全国主要城市,中指院监测的第一、二线城市11月住宅成交量创年内单月新高。 据专家评价,管理层对楼市库存管理、促支出的关注标志着新的宽松政策的到来。 最近,贷款利率抵税、中央经济实务会议爆出重磅消息等传言,以及人民币纳入sdr篮子等利好消息相继引发地产股大涨,也向市场传达了明年政策友好的信号。
从社会科学院智库的背景和业界声誉来看,上述预测应该不足为奇。 那么,一个具有官方背景、严谨踏实的专业团队,抛出上述论断是低级错误,还是另有隐情?
笔者认为,舆论对“房价快速下跌”的批评,可能只是在断章取义的情况下故意放大了报告的部分结论,但没有正视比这一观点更重要的逻辑评价,也没有正视对房地产当前问题的报告深入分析。
报告指出,楼市2002年以来火热的10多年,来源于经济高增长、城市化、人民币单边升值三个外部条件。 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内部条件,即住房市场化改革。 但是,2008年以后,三个外部条件的一部分发生了逆转。 特别是在房价高、住房贷款夺走了普通市民大部分收入的情况下,内需不振、对变革的无力感、金融风险凸现的罪魁祸首。
通过楼市繁荣促进经济增长不仅简单,而且大喜过望。 所以,谁想推进类似雪橇的改革呢? 于是,2008年以后,尽管外部条件的逆转已经形成了对“供给侧”改革的倒退,实现了基于诉求的对外转换,但由于经济稳定的压力、楼市繁荣对经济的巨大贡献率,改革暂时搁置。
事实上,2008年以来几次的稳定增长都依赖房地产,支撑楼市的方法就是不断向“诉求方”添加代码,结果导致房地产的体量大到不能容忍下跌。 现在,这个庞然大物即使下跌1个百分点,在60多个相关上下游领域也是“无法承受的重量”。
对此,报告指出,近年来,房地产相关政策本质上没有脱离激励“诉求方”的范畴。 目前资金面极其宽松,购房价格(利率和税收)降至历史最低,楼市支撑力度和频率超过2008~2009年,但诉求增速放缓,库存层出不穷,开发商不愿拿地。
根源在于楼市在过去15年繁荣政策的支撑下,现实诉求基本挖掘殆尽,潜在诉求(外来人口)只有“供给侧”改革才能转化为现实诉求。 但是,目前供给侧的改革还没有实质性地启动。
年楼市在售,或者在年历史高位探底,这是在激励政策基本出炉的情况下实现的。 诉求被释放,政策边际效应也减退,楼市年在政府支持下可以维持高位,但年和今后还有这么大的诉求吗?
因此,根据社科院《报告》的结论,楼市的政策导向应该从单一目标(住的地方)转移到双重目标)住的地方和住的地方富有人民。 政策不应只指挖掘外来人口的购房诉求,而是要珍惜最后的购房人口奖金——加快“供给侧”改革,降低城镇化价格,提高城市(城镇)人口集聚能力,建立夯实内需基础的经济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社科院的报告具有强烈的警告意义,必须引起业界的重视。
(作者是深圳市不动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李宇嘉:不应断章取义地对“房价下跌”作出过度解读”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