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2字,读完约3分钟
经过评论家叶檀
2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城乡的区别,从基础制度的层面上破冰。 樊篱的基础经济制度被打破,8年内发生。 取消农业税是第一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制度是第二步。 从2006年1月1日起废除《农业税条例》,意味着中国政府税收来源不是农业和农民,而是中国经济从农村走向市场,这意味着城乡分离体制、劳动力流动的樊篱将逐渐被打破。
基础制度改革总是受到谴责。 有人认为目前统一的是最低水平的养老保障,只能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基本保障,中国养老制度并不公平,分为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城市公司职工、城市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五个层次,这次合并的保障程度最高 不仅如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四线城市养老保障差异极大,即便统一城乡居民养老制度,也无法保证户籍的自由流动。
谴责城乡统筹居民养老保险的理由不充分。 谴责明显有利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制度改革,是逻辑混乱。 相反,只有基础制度的改革才能打破原有的不公平,只有有鸡才有蛋。
城乡居民统一养老保险是政府建立统一的最低标准的国民基础养老保险制度 今后,各中国人将拥有终身社会保障账号,在账户中打底的是统一养老金,到哪里都可以采用。 这是为建立公平的国民体制而做出的切实努力。 想靠基础养老金过上富裕的退休生活,这是远远不可能的构想,连西方发达国家都做不到,何况在中国?
改革沿袭先易后难的方法,城乡居民养老制度统一,然后是公司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制度,最难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等放在最后。 直到这些老人退休老了,现在事业单位95%的工作人员都是聘任制,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水到渠成。 这一贯是用时间在空之间进行交换的方法,减少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既得的阻力。
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建立最高水平的“中央”保险制度,如果各省仍然被描绘为切实禁止其他省的劳动力进入,那么建立统一保险制度的根本意义就消失了。
困难的地方是各省人均收入存在差距,城乡统一养老保险水平各不相同,因此“中央”保险制度起伏不定,劳动力依然难以流动。
据人社部数据,年末,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837亿人,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64.8%。 其中,个人缴费594亿元,同比增长41.0%,不包括个人缴费在内的财政补贴1235亿元,基金累计达到2302亿元。 另外,根据人社部最新数据,从去年1月至11月,全国城乡居民为4.9454亿人,基金收入1823.2亿元。
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富裕地区远远超过了。 年北京基础养老金标准达到人均月280元,从年开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也已建立。 成都等城乡基础养老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的2至3倍。
为了使国民成为自由流动的“统一国民”,必须将基础养老账户移交给中央政府,实现全国一局,通过碎片化的管理,使国内的每个行政区不成为一个个如画的个人。 此次改革的完成,是各城市如成都、北京、上海的城乡一体化,距离全国统一的待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还有一定的距离。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统一养老制度 打破城乡樊篱”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