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6字,读完约3分钟

日前,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证券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暂行规定》的出台,标志着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再次扩大。

根据《暂行规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打算批准证券企业以发行收益证书的方式进行融资,收益证书可以公开发行、不公开发行、面向单一顾客发行。 证券公司也可以根据自己和顾客的诉求,自行约定收益证明的期限。 继企业债务、次级债之后,收益证明成为证券公司第三大债务融资手段。

“为券商再融资划几道“红线””

正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者所说,由于历史原因,证券企业的融资渠道很少,但证券公司对融资和再融资有很大的诉求。 目前,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公司只有19家,比100多家证券公司少两成,而且大多是通过借壳的方式实现上市。 上市证券公司有资本市场这个再融资的平台,但对大多数非上市证券公司来说,并不那么幸运。 因此,此次监管部门打算授权证券公司发行收益证书,对患有资金饥饿症的证券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为券商再融资划几道“红线””

经过大整顿的洗礼后,近十年来,国内证券公司的快速发展还很平稳,没有再现特别严重的违规现象。 资本市场正以超常规迅速发展,需要证券公司同时赶上。 事实上,一些上市的证券公司已被资本市场大大加强。 像现在的证券公司顶级中信证券一样,进入资本市场之前,长江证券在规模和市场影响很大等许多方面都处于差不多的“起跑线”,但上市成功之后,却远远搁置了长江证券。 毫无疑问,是资本市场达成了中信证券。

“为券商再融资划几道“红线””

笔者认为,作为资本市场的特殊群体,监管部门有必要为证券公司拓宽融资渠道,但目前还不应该“遍地开花”。 对于愿意再融资的证券公司来说,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要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的再融资行为,都必须画几条“红线”。

“为券商再融资划几道“红线””

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混乱的证券公司无法实施再融资。 在轮调证券公司整顿中,南方证券、华夏证券等老牌证券公司纷纷“中弹落马”,正是这些证券公司为了竞争和生存而铤而走险,也暴露出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混乱、内控机制形式化、风险防范意识低下的弊端。 事实上,这也是这些证券公司相继被“市藕”驱逐的根本原因。 一家证券公司如果不能达成公司治理,吸纳更多的资金也是对市场资源的浪费。

“为券商再融资划几道“红线””

其二,通过分类评级区别对待。 目前监管部门正在对证券公司实施分类监管,最终评估结果分为a、b、c、d、e五大类11级。 近年来,没有证券公司入选d级和e级,但3a证券公司也一直是空白,去年获得aa级的证券公司也不过15家。 监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的评级结果,规定证券公司再融资的规模、时间间隔等,促进各证券公司严格自律和规范经营。 被评为d级和e级的证券公司应当禁止再融资。

“为券商再融资划几道“红线””

其三,违规证券公司必须取消再融资资格。 证券公司作为市场的中介机构应该发挥勤奋负责的作用,但是很多证券公司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容易忘记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利益,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也是市场望尘莫及的。 在保荐公司上市过程中,不少证券公司被“好处”所迷惑,不履行职责,或者在出现问题时视而不见,结果导致新股业绩越来越差,被监管部门“发出警告函”。 特别是像绿色大地、胜景山河、万福生科的推荐机构这样,监管部门正在被严惩,也有必要取消再融资资格。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为券商再融资划几道“红线””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