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4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市场风险的事情层出不穷。 据报道,从事p2p业务的深圳中欧温顿基金管理有限企业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失踪”,包括自身员工在内的数千名投资者可能损失了4亿多资金。 继中商财富融典产品违约后,深圳融晶股投资基金管理集团有限企业再现产品违约,其二产品一个多期利息未付,一个到期身无分文。 目前,深圳33家“无牌”信托企业涉嫌违规经营,部分已对外进行虚假推广和资金募集,损失尚不可估量……

“李沐:警惕高收益背后陷阱”

这种充满“陷阱”的故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无论改变了什么表象,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投资者卡在高收益的诱人诱饵上,选择性忽视潜在的投资风险,基金经理在监管不到位的环境下会引发道德风险。 即使在金融监管十分发达的欧美市场,这样的故事也层出不穷。 理由是一些投资者贪图高收益,不法分子为了巨额利润而冒险。 人性的贪婪,注定了这样的故事永远持续下去。

“李沐:警惕高收益背后陷阱”

2005年以来,我国居民的财富大幅增加,闲置资金的投资诉求也在增加,这促使了直接信托业为代表的财富管理领域的井喷式增长。 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的大趋势下,居民在投资中逐渐养成了追求高收益的习性,各种财富管理产品层出不穷。 我国金融机构对只能从事相应许可业务种类的非金融机构,作为普通公司法人,可以有法律不禁止的行为,在金融监管以外的非金融机构实际开展各种投资理财业务,已成为不法分子上船的机会。

“李沐:警惕高收益背后陷阱”

风险不断的p2p贷款企业和有限合伙人基金,是这样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实际从事金融业务但不受限制的非金融机构,只要不违法,甚至不“事故”,就不会引起关注和怀疑。 从整体上看,并不是所有p2p贷款企业和有限伙伴基金都有问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也是健全金融市场比较有效的组成部分。 通过比较有效的调查,即使在市场不太健全的今天,也能给投资者带来与其风险相称的利益,成为“金融理财超市”的可选货架。

“李沐:警惕高收益背后陷阱”

问题的关键在于投资者决定的非合理性。 在我国,私募股权管理领域实际上只存在十几年,投资者教育严重不足。 许多投资者还没有健全的投资理念,对“风险自负”、“风险收益匹配”、“道德风险”等最基本的投资理念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选择理财产品的原因大多是对推荐者的信任,不详细阅读相关文件就做出投资决定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李沐:警惕高收益背后陷阱”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新闻不对称。 投资者自己往往通过别人的介绍购买理财产品,但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对市场上的各种产品不太了解,无法比较识别; 另一方面,提案者有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误导投资者的行为,这样的劳动者实际上不少。 希望各金融机构加强监管,督促业务人员完成业务指标,并设定操作规范。 这在国外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经验。 但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养成了预审的习性和“风险自我承担”的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投放产品的了解,咨询专家意见,独立评价,并在漫长的投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金融市场、风险、投资工具的了解,建立可以咨询的专家人脉。

“李沐:警惕高收益背后陷阱”

事实上,许多最终会引发风险的产品和企业,如p2p贷款和有限合伙基金,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事先鉴别的方法十分充分。 首先要审查运营主体,了解其背景、实力、历史业绩,提供企业证件照复印件,要求留存档案,然后详细阅读相关文件,详细询问其中的投资方向、运营管理、风险防范等复印件,其中 特别是关于风险防控措施,要求提交不动产抵押等详细文件予以证实。 除了抵押合同外,还要查看他的票是否做好了,以及房屋管理局的网站上是否做好了该次级抵押新闻。 其次,尽可能多听取专家的意见,听取他们的见解,相互比较,最终形成自己的评价。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自己对各种投资产品的理解。

“李沐:警惕高收益背后陷阱”

监管部门一直采取措施,针对监管之外存在的金融创新,如p2p贷款和有限伙伴基金等,健全市场,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 但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要做充分的调查,尽量多咨询专家,不要被高收益和花言巧语所迷惑,以合理实用的态度经营自己的财富。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李沐:警惕高收益背后陷阱”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