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4字,读完约4分钟
邓聿文
关于停止发行新股,最近争论不断。 考虑到a股市场长期下跌对广大投资者的伤害,许多股东呼吁停止发行新股,改善市场供求关系。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市场化为理由否决了。
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观点中,市场指数的高低不属于行政监督管理的范畴,但停止发行新股是典型的行政监督管理行为。 因为这个监管部门不能根据指数的高低来调整发行速度。 否则将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后路”,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现阶段监管部门工作的要点是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督促市场主体履行职责,使市场机制发挥比较有效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在股权改革的某个阶段或某个时期,例如对目前导致股市衰弱的某个因素,如果市场手段的处理效果不明显,也许可以使用行政手段。 既不与整体改革市场化矛盾,也不回到行政规制的老路上去。
行政管制和市场管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处理问题的手段,如果哪个手段对处理问题有利,就采取哪个手段。 否则,就会本末倒置,陷入另一种误解。 在新股发行问题上,当市场日元过度走强,供需严重失衡时,有必要适度调控公司融资,恢复市场内供需平衡。 更何况,严格来说,新股发行目前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行政因素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从a股市场的快速发展来看,20多年来上市公司共达到3000多家。 这个速度可以说是“大跃进”。 那正是行政管制的结果,是改革的对象。 但是,在发行体制改革尚不充分、效果尚未显现的情况下,期望通过市场推翻ipo、停止新股发行,从改革理念来看,是维护市场化声誉的,但代价极大,损害了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快速发展 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市场对ipo产生反效果的时候,肯定是市场极其微弱的时候。 此时,宏观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而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由于市场太弱而丧失。 想想那是多么悲伤的事。 那时,为了召开ipo,必须实施大的刺激计划来推进。 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要响应投资者的号召发行新股。
目前股市的扩张确实造成了股市的流血。 上半年a股ipo数量全球领先,增发加ipo融资总额达2000多亿元,在股市下跌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国家从股市吸了这么多血。 另一方面,据说a股目前在700多家上市公司排列,可以看出未来的融资压力有多大。 为了继续发行新股,损害所谓“市场化”的声誉,不断强调新股发行不会对资金供求造成较大影响。 ipo不是市场绩效弱的原因,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确实,从大的方面来看,中国不缺乏资金,银行有数十万亿存款在等待搬家。 但是,总资金供给充裕并不意味着各阶段的资金供给充裕。 要想把银行贷款转移到股市,至少要体现出股市赚钱的效果。 当许多投资者在股市亏损的时候,人们谁敢把资金投入股市? 相反,用脚投票。 就像现在有多个投资者在做的一样。 一方面是ipo的附加值,不断进入,另一方面股市资金不断流出。 一出来,市场供求也极端扭曲,导致股市下跌。
在股市极度疲软、供求失衡的时候,呼吁停止新股发行是有道理的,并不是简单地拯救市场。 因为我们的新股发行没有脱离所谓的“计划性”。 正如经济学家华生所说,证券市场从中小企业开始起步,到帮助国有企业脱贫。 虽然最近说要进一步降低上市标准,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但说起来是为融资者服务的,显然不是为投资者服务的。 如果a股市场不改变这个观点,当然不容易变好。 因为像沃森这样主张市场改革的学者也建议暂停发行新股,推进二次股东改革。
总之,为了消除所谓“政策市”的痕迹,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市场往往是处理问题的好方法,但一定要防止“被称为市场”的情况。 和任何市场一样,调节股市都必须尊重国情和历史,尊重本国的投资文化和投资习性。 否则,将人为导致慢性股东灾害。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都打电话
北京: 010-58528501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8359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无锡: 15152247316广州: 020-89660257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市场化并非不可停发新股”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