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9字,读完约3分钟
◎曹中铭
3月31日迎来了ipo公司自愿检测报告的提交期限,为了应对自愿检测报告蜂拥而至的情况,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本周六、周日( 3月30日、31日)紧急发出通知,表示将加班接收自愿检测报告和相关申报材料。
检查结束,至今为止没有出现市场预想的大规模“拆迁”现象。 原因一方面是审查公司有侥幸心理。 特别是大部分公司汇总报告自主检查资料时,如果一家一家地检查,工作量会非常惊人。 有些有问题的公司想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 如果上市成功,无论问题有多大,都不会被市场撤出。 另一方面,新任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刚接任职务,政策是否有变化,这些公司也保持着展望的态度。
这几年,新股业绩发生变化的现象就像“牛毛”一样,但据自我调查,只有5.4%左右的公司存在“问题”,与市场想象有太大的差距。 根据安排,公司自主检查后,监管部门开展抽查。 由于公司多,同时有问题的公司有可能无法被抽出,这些公司就会成为“网漏鱼”。 这样,对任何自主的“拆迁”和没有问题的公司来说都明显不公平。 因此,监管部门需要采取越来越多的措施来防止什么样的烂泥者。
一是目前ipo公司正在推行新闻预披露制度,建议公布各公司的自我调查报告,逐一发挥社会大众的监督作用。 一家证券公司的投资者预计所有的自我调查资料都将堆积起来,高达400米。 这和《天书》一样,核查费时费力,不能保证没有遗漏。 因此,把这些自愿检测报告都放在阳光下,接受大众的“审查”,可能比监管部门的“家里蹲”更有效,通过知情的通报等,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胜景山河”
其二,对“ipo毒药”证券公司进行积分检查。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绿色大地等假冒上市的企业,也产生了海普瑞、华锐风电等“坑爹”的上市企业,这些公司的上市涉及证券公司“不务正业”。 对于这些“ipo毒”券商推荐的公司,没有抽查的问题,所有公司都应该仔细检查,以免这些“ipo毒”再次毒害市场。
其三,包括正在审查的841家公司和今后上市的所有公司,只要想进入资本市场,就必须实施承诺制度。 发行人在招股证明书中郑重承诺,挂牌两年内业绩低于50%的,所有大小非销售期将从目前的1年和3年分别延长至2年和6年。 在变脸幅度超过50%出现赤字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一些公司为了兑现而上市,小非销售期限延长了5年以上,大非延长了10年以上。 公司以假货上市的,上市公司承诺以发行价格以上回购股份实施注销,赔偿投资者的损失。
另外,通过审计或者举报等发现审查公司的问题时,其保荐人、担保人等中介机构和人员、监管部门应当采取严惩措施,打击勤勉不履行或者不履行职责的行为。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多举措防范自查公司浑水摸鱼”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