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2字,读完约4分钟
◎莫开伟
中国农业银行1月22日晚发布公告,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票据回购业务发生重大风险,风险涉及金额39.15亿元。 这起重大金融风险事件的原因是两名员工涉嫌非法收受38亿元票据。 由于相关金额巨大,公安部和银监会已经向国务院报告了此案。
这件事一经查明,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 现在是春节前的资金敏感时期,农务事件的发生可能给银行间资金市场的正常资金清算带来紧张气氛,利率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促使央行通过中短期货币操作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流动性。
不可思议的是,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越来越完善、漏洞百出的情况下,竟然发生了影响如此恶劣的惊人票据漏洞事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到底怎么样了,不得不深思。
如果认真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案件的作案手段相当笨拙,不是高智商的金融犯罪。 农行北京分行与某银行办理承兑汇票套现业务,回购期满前,该汇票存放在农行北京分行金库,不得转出。 但现实情况是,在回购期满前,该票据被一家重庆票据经纪人提前取出,与另一家银行进行了回购贴现交易。 但是,资金并没有回到农行北京分行的账上,而是非法进入了股市。 原本打包入库到农行北京分行金库的票据被换成了报纸。 自从股市大跌、资金中断、无法填平窟窿之后,终于“纸包不住火”。
可以断言,这件事发生的关键是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没有认真落实,形式相似; 无视监管部门的风险提示,走我们的路。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酿成了票据事件这种烈酒。
首先是监管部门的监管提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银监会在年底下发了《关于提示票据业务风险的通知》,要求各地银监局对商业银行上半年的票据业务进行全面检查。 文件下发后,各商业银行进行紧急自检,暂停部分票据业务操作,但由于追求票据贴现高回报,银行无视风险,部分票据违约业务无法停止,养活了遗属。
其次,关键岗位的定期轮换不执行。 银行在重要岗位上特别规定了定期轮换制度。 但是,在这个票据事件中,银行内控制度的落实不完善再次得到了强调。 32岁的年轻员工,凭借着他深厚的背景,在一个单位工作了5年,严重违反了单位的定期更换制度,从而制造了犯罪契机。
再次,重要业务的多人监督制度得不到执行。 银行规定,办理重要业务必须严格相互监管的约束,但在农行北京分行形同虚设。 这个事件是典型的事件,光靠一两个人是不能达到犯罪目的的。 这表明,相关人员在一起去污、躲藏在犯罪分子的深背景下,对其犯罪行为视而不见,票据将转移到无人居住的境地。
最后,内部自我检查的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银行内部大部分设有专门的风险监控部门,对下级经营业务进行风险管理。 但是,由于彼此关系密切,风险监视也容易疏忽,即使在现场行走,实际上也很难发现问题。 即使发现一点问题也是内部消化,无法成为领域监督的威慑力量。 农行北京分行一位内部人士表示,近一年来,该银行多次现场检查,但对票据交易采取了自行调查的方法,没有充分重视可能形成的风险,为票据犯罪打开了极大的便利之门。
显然,该票据事件在乍一看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下“顺利”发生,使银行内部的防范机制成为“案山子”的常规摆设。 根本就是内控机制执行力不够,把内控机制挂在嘴边,挂在墙上,躺在文件上,无法产生威慑力。
这也敲响了金融监管的警钟:有内部控制机制却不执行,比没有内部控制机制更可悲、更可怕。 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提高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力。 这样,就可以在金融创新中,始终保持经营的稳定力,防止各种金融事件的再次发生。
(作者是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的研究员)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莫开伟:银行看似严密的内控机制怎么成为“稻草人””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