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4字,读完约4分钟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

最近,中国与全球智库( ccg )举办了“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公司快速发展新思路——中国与全球圆桌论坛”,郑永年在“圆桌论坛2 :从亚洲价值观走向亚洲共同体”上发表了演讲。 以下为演讲整理:

几十年来,全球化形势一直很好,但现在陷入了困境。 以前,中国积极参加全球化,与国际接轨,但现在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需要进行积极的调整,特别是内部制度的设计和建设。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进行制度设计和建设必须警惕经济民族主义。

“郑永年:“自主革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革新””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进行制度设计需要实事求是

中国的国际崛起有其潜力,但最终能否将这种潜力转化为实际结果,还取决于国内制度的建设。 错误的政策会导致机会的丧失,没有良好的制度,国家也难以发挥原有的潜能。 但是,任何一种制度的设计都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没有充分了解国内的情况,所设计的制度也不完整。 以新加坡的金融制度为例,其制度设计虽然有独特之处,但确实与明细设计的关联度很高。

“郑永年:“自主革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革新””

另外,不仅是制度设计本身,其建设和调整也要根据现实情况适时适度跟进。 现在,中国需要一个实事求是的政治公司家,结合西方的先进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经验,建立适合自己的能够促进快速发展的好制度。

亚洲价值观没有排他性

从经济贸易来看,大部分国家包括日本都高度依赖中国,和中国几乎是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本来应该没问题。 但从实践上看,中国在推进命运共同体时在外面的阻力越来越大。 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西方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和经济,背后的软实力也很重要。 中国崛起后,大家问了中国代表什么? 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如果对外只谈中国特色和中国模式,道路可能反而会变窄。 无论经济多么强大,有些国家和中国还是有差距的。

“郑永年:“自主革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革新””

其实,第一波亚洲价值观产生于日本。 最初,日本成功是因为亚洲的价值观,但遗憾的是,之后日本不再强调亚洲的价值观,而开始强调西方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这样的西化是空虚的,最终日本走上了现在的道路,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郑永年:“自主革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革新””

亚洲价值观是开放的概念,不具有排他性,不是排斥西方。 相反,亚洲价值观的成功需要东方价值与西方制度相结合的工具,并不一定要求相同的意识形态或相同的政体。 古代的儒家思想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政体和不同的时期,亚洲的价值观也是一样的。 现在,谈论亚洲价值观的首要目标是东亚,不包括印度和其他地区; 学术界对以前流传下来的儒家文化圈的定义也不一样。

“郑永年:“自主革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革新””

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以人为本的创新

近年来,中国提倡自主创新,但现在有些行业读多了,有些公司和地方政府为了利益从“自我创新”变成了“自我创新”,有些人觉得无法与外国竞争,以行政竞争力排挤外国公司。 自主创新不是自己创新,不是闭门创新,而是开放状态下以人为本的创新,关门自主创新会是一件大事。

“郑永年:“自主革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革新””

人才需要职业生涯,只有体制开放,人才想留下来。 但是,中国很多国有公司、大公司的人才没有载体,大学更没有。 人才和基础创新最重要的是开放的状态,否则以后会很辛苦。

知识共同体是建设共同体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在整个西方和外部世界,都有中国一定会成为西方的看法,美国人这样想,欧洲人这样想,现在周边国家也这样想,实际上中国不会走这样的道路。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在好处方面追求的是共同的好处,越大越好。

“郑永年:“自主革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革新””

在知识方面我们把“异”放大太多,追求“异”而放弃“同”。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否则,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虚无的。

(文案是作者的独立观点,不代表通过互联网的角度。 )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郑永年:“自主革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革新””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