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4字,读完约3分钟
◎周子勋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
自2009年该事业单位改革开始以来,《条例》的制定,意味着这项改革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法参加养老金缴费”,标志着已讨论过时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和轨道正式确立,为公务员系统的社会保障改革消除了障碍。 但是,在笔者看来,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合并轨道需要明确三个问题。
第一,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合并有可能再次引起人才流失。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表示,3100万以上事业单位人员中,67%为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工资等待遇低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医院、科研等事业单位已经存在严重的优秀人才流失问题。 甚至应届毕业生在确定户口后,也经常跳槽到报酬更高的公司。 离退休只有两三年的高中老师,有可能会选择提前退休,或者下海做生意。 这种情况过去出现过。 如果这样的人才流失问题蔓延到全国,有可能会对中国的科教、医疗、公共服务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第二,养老金合并轨道如何不让养老金差距产生新的不公平?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双轨制合并后,公司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一致的,第一个差距是补充养老保险,也就是公司养老金。 “合并”已经确定不降低待遇,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既然必须和公司一样,这里减少的待遇就必须用养老金来弥补。 但是,公务员、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年金资金来源受财政保障的差额补贴事业单位的处理方案可能是“财政支出+单位筹措”。 目前,职业年金的具体缴纳方案和发放金细则尚不明确,但这些年金由谁发放、如何发放是个难题。 “合并”以后,对于公务员和一些有资金的大企业来说,养老金不成问题,但是对于普通事业单位来说,很难自己有收入来源来处理这个问题,各级财政可能都不会为他们付钱。
第三,公务员养老金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合并”。 公务员养老会随着“隐性福利阳光化”的趋势逐渐转型,但其背后的优势需求决定了转型不能降低公务员的收入。 即使未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从现在的80%下降到90%,从和公司职工差不多的40%下降到60%,也离两者退休后实际生活水平的“并轨”相差甚远。 目前,国家对各项业务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 改革事业单位的方向,一个是改变大政府的定位,一个是在政府服务外包行业做文案,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件。
对事业单位改革来说,人事只是一个环节,经费支出、业绩评价、与政府机构的关系很重要。 这意味着,《条例》出台后,事业单位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周子勋: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须厘清三个问题”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