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0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评论家叶檀

这个房地产调控风向标——绿城企业在政府背景下的建设银行投资援助下生存。 前提是双方合作成功。

这是一个含蓄、突然放松的调控,所以市场预期不确定,除了谨慎的民营企业,只有资金拮据的央企在房地产等领域拥有最后的控制权。

据媒体报道,绿城房地产、绿城阳光、中投企业旗下中央汇金下属建设银行投资、黑石集团有可能成立合资子公司。 双方很快达成一致:建设银行投资和黑石集团缺钱。 他们需要在房地产、房地产等行业开辟疆拓土,由房地产企业品牌建设商提供技术支持。 绿城中国现金匮乏,但拥有企业品牌,在建筑质量、规划设计、物业管理等方面,绿城中国具有明显的特征。 根据绿城发布的11月企业新闻稿,今年前10个月,绿城集团累计销售额为285亿元,为全年550亿元计划的一半。 根据上半年净利润率8%的估算,前三个季度净利润约为22.8亿元,难以支付土地。

“叶檀:绿城活了”

资金链紧张而拥有企业品牌的开发商,有可能在监管政策紧张的情况下走上这条代沟之路。 这已经不是资金链紧张的绿城第一次进入代行业了。 就像家电公司资金紧张代劳一样,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根据绿城中国2009年年报,绿城在杭州的34个项目中,28个项目为合作项目的浙江省内杭州以外的33个项目中,29个项目也采用了合营模式。 根据绿城中国年报,全国104个项目中只有21个享有100%的权益,83个项目为合营项目。 年绿城集团年土地价款总额198亿元,其中合作方承担土地价款126亿元,绿城只承担土地价款72亿元。 在绿城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已经有很多合作企业和联营企业,很多是资金雄厚的国企央企,或者是有土地资源的开发商。

“叶檀:绿城活了”

对于绿城等代工或准代工公司来说,采用合作模式有明显的特点,利益和风险共同承担。 双方的特征是共有的。 与当地公司的合作在土地取得、审查等方面可以绿灯通行,但与中央企业的合作不怕资金不足。

对建设银行投资的母公司母公司来说,基础设施是未来投资的重点之一。 11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中投董事长楼继伟的签名复印件,表示中投计划从英国开始,投资快速发展的国家年久失修的基础设施。 楼继伟提出,中国公司和投资者不仅要帮助建设基础设施,还想在西方拥有和运营这些基础设施。 中投已经不满足于作为承包商参与海外基础设施项目,需要投资、开发和运营这类项目,中投企业旗下资产达4100亿美元,“通过与基金管理企业合作或公私伙伴关系,股权

“叶檀:绿城活了”

中投既然想在海外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管理、运行,那么通过与绿城的合作,首先在国内练兵,就是问题中应有的意义。 据媒体报道,由于合作方与外资有关,目前该企业尚未完成登记,需要商务部门等政府机构的批准。 但是,目前这家企业已经在协助北京昌平新城、密云新城等新城建设。 可以想象,聚集了企业品牌和资金特点的建设开发运营巨无霸公司在国内首创雏形。

“叶檀:绿城活了”

如果与中投合作成功,如果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变,绿城的转向有可能是永久性的而不是暂时性的。 绿城将逐步出售现有项目,通过建设和运营开拓新的利润链。 破产消息传来时,绿城的中国人将通过向媒体表示将通过出售股票和促销两种手段收回资金的有钱合作方来获得开发资金的支持。

“叶檀:绿城活了”

从房地产维修开发链条方面来说,绿城死了,但是为了争取未来的生存权,绿城活着。

幸运之星不会像2009年那样照亮绿色的城堡。 2008年末放松管制,使绿城成为2009年上演逆转的幸运儿。 当时,绿城集团异军突起,总销售额超过众多同行竞争对手,排名中海地产一家之下,万家之上的2009年房地产公司销售排行榜第二。 这让绿城对命运过于自信,忘记了市场和政策永远不明确。

“叶檀:绿城活了”

绿色城市的经历只能像万科一样坚定地应对不可预测的市场和政策。 幸运的是,绿色城市还有企业品牌效应。 这是因为有一线生机。 否则,大资金、央企、市场动荡,许多民营企业将陷入生存困境。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叶檀:绿城活了”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