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1字,读完约4分钟

11月11日,金融领域的“十八大”代表部分集中接受记者采访,金融领域未来的构想大致清晰。

第一,稳健的改革。

强调了无论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还是货币发行稳健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必须多次重复,进度由自己决定。

周小川央行行长提出,利率市场化的“适当的速度”是最合适的。 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来看,近期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确实加快。 贴切性表明,近一年来在货币调控政策和银行领域的转型中,市场呼吁降息和下调利率,但央行将灵活的回购手段放在首位。 另外,今年以来,货币发行和银行贷款增长平稳,没有因为经济下滑而大规模发行货币,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大规模发行的时代已经结束的结论。 未来货币发行将适应7%至8%之间的gdp稳健增长、经济结构调整。

“从“十八大”看未来中国金融市场走向”

建行董事长王洪章介绍了利率市场化、银领域业务的调整、信用规模、信用结构及谈判能力的提高。 可以想象,未来银行的中间业务将进一步扩大,与有助于提高溢价能力的信托、保险等机构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以前流传的利差银行模式将逐渐调整为美国式的中间业务模式。

“从“十八大”看未来中国金融市场走向”

第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一方面信用增量不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公司嗷嗷待哺,唯一的方法就是动员民间资金。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提供了数据说明中国民间资金的潜力。 年中国的储蓄规模相当于gdp的53%,这几年中国资本净流出,在国际上支持了许多市场的快速发展。 但是,我国a股市场的规模仅为美国市场的1/5到1/6,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储蓄,加之许多公司仍面临融资难、融资高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提高资源配置、资金利用的效率,为国内居民提供越来越多的投资渠道和工具。

“从“十八大”看未来中国金融市场走向”

资本市场是指长期投资,集中在股市和债市等行业,房地产已经被排除在外。

股市这几年来,一片病在发展。 年上半年ipo融资额为2128亿元,年上半年达到1607亿元,今年上半年ipo融资总额略超过700亿元。 根据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26日,包括初审、预披露等在内的ipo矩阵公司共有765家。 未来新三板在侧,着眼于科技公司的融资迫在眉睫。 据债市称,19月期城市投债发行量累计达5500多亿元,包括城市投债类短融、中票、ppn在内,远高于去年的总发行量4257.4亿元。 从今年年初开始,城投债发行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0%。 加上中小企业的借款,从活跃性来看,可以说今年是债市元年。 除了这几年信托业的大快速发展外,社会融资等直接融资手段也将超过银行的间接融资,必然成为未来的主流。

“从“十八大”看未来中国金融市场走向”

在定价权的争夺中,近年来期货新品种陆续上市,议题上国债期货重启备受瞩目。

第三,扩大对外开放,减缓内部开放步伐。

对外开放虽然稳健,但很牢固。 周小川提到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人民币与澳元之间的互换,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提到工商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经验,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郭树清表示rqfii,即“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应继续扩大,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有关部门就rqfii继续增加2000亿元额度基本达成一致,2000亿元额度比目前的700亿元增加了近两倍。 近期,公司在香港上市门槛下降、证券监管部门通过海外路演筹集资金等新闻,标志着未来货币国际化后资本项目开放的大趋势。

“从“十八大”看未来中国金融市场走向”

相比之下,国内金融改革、降低金融领域的门槛,则不是好事。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对各种资本进入中银领域,标准、门槛、条件是统一的,没有歧视性规定。 因此,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的改革暂时没有必要,有可能广泛普及,不知道现在的地方金融改革到底会改变什么。

“从“十八大”看未来中国金融市场走向”

在推进市场化、推进考核过程中,公开透明仍然是重要议题,公平地说,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公布的公示制度、诚信记录已经是值得鼓励的进步。 这个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可以做,本职工作也可以做。 关于其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很不容易。 稳健,现实,没办法。

“从“十八大”看未来中国金融市场走向”

“订单悦”——《每日经济信息》的大募集活动,报纸的订单很有礼貌。 NBD/Corp /丁月/索引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从“十八大”看未来中国金融市场走向”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3653.html